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知识库 > 其他服务

知识库

被原单位辞退后成为流动人员,其人事档案可按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转至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暂未就业的,可转至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

可以在“粤居码”小程序直接申领,或到就近户籍窗口、自助机办理。

电子居住证跟居住证实体证式样基本一致,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具备同样服务功能。

我市2024年中考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5月29日10:00至6月2日17:00,为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情况以及有关招生规定,梅州市教育局考试院编制了《2024年梅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下称《报考指南》),报考指南详见梅州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或梅州市教育局官网。

“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一秒钟,一次鼠标的点击、一次快门的按下,一句不经意的问答,看似平常的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会泄露核心数据、军事地点、会议内容等涉密敏感信息。意在提醒社会公众稍有不慎,一秒钟就足以产生国家秘密安全隐患。同样只要每个人每一秒钟都能保持警惕,也可以用一秒钟的谨慎,保千万分安全。全市教育系统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将保密宣传教育与对党忠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思政课等有机结合,提升机关党员干部和师生、家长群体的宣传教育效果,紧绷保密之弦,共筑保密防线。

一、慎重选择合法机构、谨慎缴费孩子如需参加培训,广大家长应选择后文所附名单中的合法校外培训机构。在缴费前,家长应到合法校外培训机构现场谨慎地做好“三查看、三明确、一签订”:“三查看”:一是查看“证照”是否齐全(包括1.证:办学许可证;2.照: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是否公示(均应醒目公示);二是查看培训人员资质、消防安全承诺书、收费标准等是否公示,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三是查看培训场所环境及安全保障情况,如监控是否全覆盖且运行正常、消防设施是否齐备有效、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外来人员管理是否严格等。“三明确”:一是明确所选培训机构是否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上可查、可购课;二是家长预缴费必须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购课(则预缴费纳入到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进行监管,家长确认消课后培训资金才会转入培训机构账户,可保障家长缴纳的培训资金安全,后续如需退费,家长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直接申请退费即可),切勿通过支付宝、微信转账、现金支付等其他方式缴纳培训费用,防止后续退费难或机构卷钱跑路,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三是明确一次性预缴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最高不超过5000元(凡有一点不符合,均为违规收费,请家长拒绝缴纳!)。“一签订”:家长缴费前还应及时与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确保自身权益在合同中得到约定和保护,同时应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家长务必严格按照上述提醒进行操作,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二、坚决抵制违法培训据规定,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均不得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任何机构和个人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均属违法行为。凡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区教育局审批开展校外培训的,凡是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凡是利用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场所有偿组织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校外培训的,凡是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竞赛、思维训练、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托管等名义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均为违法培训。违法培训不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还极大可能危及学生及家长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请广大学生及家长共同抵制违规培训和各种形式的诱导、广告,提高警惕,做好自我保护,以免上当受骗。三、共同参与社会监督欢迎家长朋友和广大热心群众共同参与社会监督,市、县两级校外教育培训社会监督员应充分发挥“监控探头” 和“吹哨人”作用,做到“会监督、敢监督、善监督”,如发现有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请及时举报。我市将充分发挥市“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大对违法违规培训的查处打击力度。

3月中旬开始至4月下旬,利用周末及假期的时间,在梅州市智慧教育平台(原梅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名师专题讲座活动,第一天19:30开始至第二天全天均可收看。师生通过扫二维码(观看码:见梅州市教育局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9hhJ3DvPpD_9gElcLXHRQ)线上观看。

疏散周围学生,暂时远离呕吐物周围。规范佩戴口罩、手套,使用鞋套、一次性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准备一次性呕吐腹泻物应急处置包,如果没有可使用消毒湿巾、垃圾袋、免洗手消毒剂等物品;及时正确处理地面呕吐物。使用消毒湿巾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蘸取配制好的5000mg/L含氯消毒液,完全覆盖呕吐物作用5-10分钟,然后将所有污染物包裹后丢入垃圾袋中;马桶、便器内呕吐物或者粪便,可使用漂白粉覆盖,或使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彻底冲洗;周围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可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脱去个人防护用品,依次脱去手套,脱去一次性隔离衣,脱去鞋套,摘下口罩,丢入垃圾袋。脱卸个人防护用品时,每一步完成后都要进行手卫生,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袋外表后丢弃;再次强调:清理呕吐物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在消毒后做好手卫生。

一、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生学业的成长,关键在于提高平时课堂听讲的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有效学习的能力。广大家长朋友应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跟风,自觉抵制学科类违规培训活动。如需参加校外非学科培训,应以促进孩子素质提升为出发点,选择孩子真正喜欢、感兴趣的项目和内容。二、审慎选择培训机构。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不参加任何形式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参加校外培训要选择正规培训机构,认真查看其是否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等证照(一般张贴在营业厅显著位置)。不参加教育咨询、校外托管、个人工作室等开展的违规学科培训;不参加各种“一对一”“一对多”“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研学”“家教”“衔接班”“活动营”等隐形变异的学科类违规培训;不参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名义超范围组织的学科培训。三、查看培训机构是否规范办学。一看收费条款。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应当在显著位置公示。二看课程设置。校外培训机构授课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中小学同期进度。培训机构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不得举办、受托举办或变相举办与招生入学挂钩的测试活动。三看安全环境。要选择场地宽敞、房屋结构安全、消防通道畅通、安保人员和监控设施配备齐全等安全保障条件好的培训机构。四看教师资质。要选择师资队伍稳定的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教师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五看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不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不留作业。四、勿盲目签约和缴费。签订培训服务合同时,应选用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仔细研读合同条款,对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及退费标准与办法等条款,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在签订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招生宣传广告等资料,以作为维权凭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一次性缴费不得超过5000元。对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优惠、折扣、送课等方式诱导缴纳超标超期费用的,家长应当理性拒绝,以免遇到培训机构倒闭或者卷钱跑路,造成经济损失。五、按照合同约定办理退费手续。对于不再继续参加的培训,如果退费过程中遇到问题,应依照合同第一时间与该机构协商解决,如不能协商解决,请与辖区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功,建议家长采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粤府办〔2023〕13号规定,劳动者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用人单位就业(入编机关事业单位的除外),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就业时属于毕业 2年内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且已按规定缴纳 6 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补贴。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粤府办【2023】13号),将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补贴和基层就业补贴整合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补贴,对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用人单位就业 (入编机关事业单位的除外)的毕业2年内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给予一定补贴。

  可以直接到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登录求职登记小程序进行网上求职登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根据求职者就业意向推荐合适的岗位,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也可以参加我们举办的“直播带岗”、“春暖梅州”、“重点用工企业专场”、“南粤春暖”、“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型招聘活动,关注“梅州就业”公众号和各县(市、区)门户网站,获取更多招聘信息。  梅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热线:0753-2244511。

如何进行失业登记? 2023-09-01 08:58:24

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之一的本省行政区域内,本省行政区域内,年满16周岁(含)且未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处于无业状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可以办理失业登记。失业登记实行承诺制办理。劳动者办理时需持本人基本身份类证明,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失业原因,并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作出承诺,无需提供其他证明材料。失业登记实行全省通办。劳动者可以选择到本省行政区域内任意一个就业失业登记机构现场办理,也可以通过国家和省指定的政务服务平台等网络渠道办理。梅州市就业和人才管理中心热线:0753-2302965。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就业部门主要提供以下帮助:1、企业可以在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招聘登记,就业部门将根据企业的招聘岗位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招聘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情况问题;2、就业部门可通过“梅州就业”微信公众号、梅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大屏幕等平台,大力宣传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通过多角度的宣传,让更多求职人员了解到当前最新岗位需求信息;3、就业部门将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直播带岗”、重点用工、“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型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效促进岗位供需对接。梅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热线:0753-2244511。

  可以。根据《梅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梅市公积金委〔2024〕4号)规定,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申请提取的,可一次性提取购建房人本人、配偶和父母及子女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全额购房或异地按揭购房的,购建房人本人和配偶可多次提取),提取总额不超过实际支付的购建房总额。

不可以。根据《广东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粤人社规〔2021〕23号)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有关精神,除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可由用人单位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外,个人身份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均实行承诺制办理,劳动者办理时需持本人基本身份类证明(包括身份证、社会保障卡港澳合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下同)进行办理。

Q:电子行驶证有什么特点和如何申领?(2025年1月21日17时45分)A:电子行驶证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便利申领应用。机动车所有人可登录“交管12123”APP直接申领电子行驶证。电子行驶证式样全国统一,群众可以在办理车辆登记、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交管窗口业务时出示使用,支持机动车所有人授权他人使用,便利委托他人代办业务。同时,可以拓展办理客货运输证照、保险理赔等应用场景。二是实时动态更新。电子行驶证通过全国公安交管电子证照系统生成,动态显示机动车检验、抵押、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处理情况等状态,方便实时查询、实时出示、实时核验,便利在车辆抵押、二手车交易等场景使用。三是安全有效可靠。电子行驶证通过全国公安交管电子证照资源库验证比对,采用数字签名防伪技术,有效防止篡改、伪造,保证电子行驶证真实有效,便于在二手车交易等场景采信应用,并采用动态二维码、数据脱敏、数据加密、实人认证等技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纸质行驶证应当随车携带;电子行驶证主要应用于相关窗口业务办理。个人车辆申领电子行驶证:个人用户登录“交管12123”App,点击首页“电子证件凭证”功能,进入“电子证件”子功能。用户名下有机动车的,可点击电子行驶证右侧的【申领】按钮进行申领。单位车辆申领电子行驶证:单位用户登录“交管12123”App切换到单位用户版后,在首页下方点击机动车列表项后,进入“机动车详细信息”页面,点击【电子行驶证】进行申领。收到用户提交电子行驶证申领请求后,系统核对机动车状态信息,通过“交管12123”App告知申领结果。

在集中缴费期未缴纳居民医保费且不符合中途参保缴费的人员,可按规定办理居民医保费补缴手续,补缴后设有固定待遇等待期3个月,等待期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由个人自行负担。在2025年6月30日前办理补缴的,按当年度个人缴费标准400元缴费;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办理补缴的,按当年度居民医保全额筹资标准1070元(个人缴费400元+财政补助670元)缴费。符合参保规定的个人,需补缴居民医保的,需向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携带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医保窗口办理补缴手续。

在集中参保期结束后符合中途参保的人员,按全年度个人缴费标准缴纳居民医保费,并按下列规定享受居民医保待遇:(一)收入型医疗救助对象和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从有关部门认定其医疗救助资格之日起享受居民医保待遇;支出型医疗救助对象,从参保之日起享受居民医保待遇。(二)新生儿可凭出生医学证明参保,不受户籍或居住地限制。出生6个月内参保的,其出生到参保前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支付;出生6个月后且2个自然年度内(含出生当年)参保的,从参保次月起享受居民医保待遇。超过2个自然年度(含出生当年)后参保的,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待遇等待期。如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死亡无法办理户籍的,可凭死亡医学证明在父亲或者母亲户籍地参加居民医保。(三)下列人员从缴费次月起享受居民医保待遇:1.连续2年(含2年)以上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中断缴费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当年已办理职工医保中止手续的人员;2.当年已办理退休且累计缴费未达到规定最低缴费年限的职工退休人员;3.外市就读回梅的应届毕业生,中途转入本市就读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学龄前儿童;4.新迁入本市户籍人员;5.刑满释放人员、退役士兵、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6.因特殊原因错过集中参保期的稳定脱贫人员。

答:省内建立一个职业年金计划或建立多个职业年金计划且实行统一收益率的,参保人员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只转移职业年金关系,不转移职业年金基金;需要记实职业年金的,按规定记实后再办理转移接续。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跨省流动的,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随同转移。职业年金单位缴费采取记账方式管理的需由同级财政拨付记实后办理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