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人民医院是蕉岭县内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全县120急救指挥中心。2021年6月20日,蕉岭县人民医院全面搬迁至新院区。 蕉岭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地处蕉城镇桃园东路福星长寿新村北侧,占地面积约602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涵盖门诊楼、急救中心、医技楼、住院大楼、地下停车场等功能区,规划设置床位520张,拥有妇产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检验科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17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8人,中级技术职称101人。 为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专科能力建设,新院开启更新升级时代,以崭新的气象呈现在群众面前。在设备升级上,医院引进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GE全新一代64排128层螺旋CT、西门子全球首款双悬吊智能X线3D机器人、贝克曼生化免疫流水线、希森美康血细胞流水线等一系列高端设备,让广大群众享受到高科技设备带来快捷、准确的诊疗服务。在学科建设上,医院新开设重症医学科,设置病床18张,单间病房两间、负压病房一间。具备呼吸机、转运呼吸机、床边心电监护仪、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床边彩超机、亚低温治疗仪、床边血气分析仪、内镜消洗中心等先进的医疗设备,重症医学科现有医生4名,其中一名梅州市人民医院帮扶医生,护理人员16名。在技术发展上,新院新开展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痔静脉套扎术、内镜下胃肠病损氩气刀治疗术、尿道成形术,阴茎矫正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俯卧位通气技术、经皮气管套管置入术、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卧位通气治疗等临床新技术十余项,以及尿道造影检查、乳腺DR检查、全脊柱检查和长骨拼接检查、头部CTA检查、颈部CTA检查、肿瘤7项、肺癌3项、消化道肿瘤3项等新增检查项目十余项。当前,医院正与中山三院深入对接交流,引进中山三院两名专家,计划9月份开展口腔种植和正畸技术。同时,积极与广东医科大学深化校地协作,为下一步开展心脏介入术提供技术支持。
按照国家、省、市部署,继续抓好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各项目标任务按时推进,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蕉岭建设。1、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一是开展移动源污染治理。对柴油货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货物集散地、客运等7家用车大户做好营运车辆尾气排放监测、达标管理工作。二是积极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工作,已登记、发放牌照87辆。三是督促做好扬尘管控工作。加强对城区所有施工场地包括建筑、市政、水利、公路等工程督促落实施工工地“6个100%”措施,加强对水泥、制砖等行业煤堆、渣堆、料堆、灰堆扬尘污染控制,四是加强涉VOCS排放企业的监管。督促此类企业根据生产量进行更换活性炭,定期清理相关设施,确保设施正常、有效使用。2、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一是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工作。我县1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已完成项目前期和部分建设工作,符合既定计划。二是加强协调,积极实施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合计处理能力2.39万吨/日。三是完善集污管网建设。目前蕉城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配套集污管网28公里,设备负荷率约为94%,集污面积约占蕉城98%;3、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管控。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加快推进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与修复,我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4、加强对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一是指导产废企业完成广东省固废管理信息平台企业注册和申报登记;二是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管理台账,重点是贮存场所的“五防”要求、标志标识以及如实记录台账等;三是督促产废单位要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处置合同,严格执行电子联单制度;四是指导产废企业编制管理计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保部门备案,并开展应急演练。五是开展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蕉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梅调研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全力推动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2022年,规上工业生产恢复加快,固定资产扭负为正,金融运行保持平稳态势,全县经济呈现企稳回暖态势。 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05.68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70亿元,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55亿元,同比下降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1.43亿元,同比增长2.9%。 (一)农业持续快速增长。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80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居全市第1位;农业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今年我县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支撑点。其中,种植业增长8.7%、林业增长9.2%、牧业增长7.8%、渔业增长2.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7.8%。 (二)工业生产恢复加快。 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22.2%,环比增长11.2%,当月同比连续5个月实现快速增长。 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69亿元,同比下降8.0%,增速居全市第6位,降幅比1-11月收窄2.2个百分点。从支柱产业看,新型建材产业增加值下降7.2%,降幅比1-11月收窄2.6个百分点。从园区看,蕉华产业转移园(含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98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蕉华园区下降13.7%,集聚区下降6.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9%;制造业下降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 (三)项目投资大幅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扭负为正。 2022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9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居全市第3位。从项目投资看,项目投资完成25.51亿元,同比增长30.6%。从房地产投资看,房地产业完成投资5.68亿元,同比下降49.9%。 (四)商品房销售市场仍然疲软。 2022年全县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3.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8%,增速居全市第1位,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6.8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不景气。 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2亿元,同比下降2.4%,增速居全市第7位,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商品零售额34.46亿元,同比下降2.5%;餐饮收入3.96亿元,同比下降2.1%。 (六)建筑业生产形势严峻。 2022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22亿元,同比下降51.1%,增速居全市第8位,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5.3个百分点。 (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 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2亿元,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11月收窄18.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3位。其中本级税收收入3.46亿元,同比下降23.4%;非税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13.9%。 (八)金融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2022年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3.34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106.77亿元,同比增长13.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9.21亿元,同比增长7.3%。贷存比51.9%,贷存比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九)工业用电量降幅持续收窄。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14.6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3%。其中,工业用电量11.8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含自发自用)13.5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2%,增速比前三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 (十)全口径税收增收压力大。 2022年全县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含蕉华园区)9.06亿元,同比下降32.0%。其中,增值税下降34.7%、资源税增长3.1%,企业所得税下降51.5%。 (十一)外贸出口总额降幅收窄。2022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559万美元,同比下降29.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6.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542.4万美元,同比下降29.7%;进口额16.93万美元,同比下降29.7%。 (十二)居民收入稳中有增。 经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初步反馈,2022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95元,同比增长4.8%。其中,全县常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26元,同比增长3.7%;全县常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57元,同比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