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蕉岭 > 非遗遗产
广东汉剧(蕉岭北磜)
时间:2024-12-25 15:58:0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的外来剧种,也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现主要分布于粤东及赣南、闽西等地。蕉岭地区北磜汉剧的唱腔、音乐、行当与广东汉剧大同小异,流传与形式一脉相承。

  清乾隆年间,汉剧开始传入蕉岭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新铺镇、蕉城镇、北磜乡的民间乐手、艺人自动组织“民乐队”。1953年以后,蕉城镇和北磜乡组织业余乐队(班),演奏汉调音乐、清唱汉剧。1957年4月成立“蕉岭长风汉剧团”,演职员30多人。6月间到城乡巡回演出《包公下陈州》等剧目。剧团自带发电机、道具,演员们自带行李步行到本县各乡和梅县、大埔,福建省上杭、武平、永定等地演出。

  广东汉剧(蕉岭北磜)作为广东汉剧的一部分,深受群众喜爱,现在经常演出的节目有《盘夫》《林昭德与王金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统古装汉剧。近年来,蕉岭县文化馆从保护传承入手,通过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非遗演出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汉剧的发展。

  2022年,广东汉剧(蕉岭北磜)入选梅州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