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灯舞盛行于闽西一带,因蕉岭广福连接福建武平,同是客家地区,经贸文化互通,这也为船灯舞由福建闽西传入并流行于广福镇创造了条件。
广福船灯是蕉岭广福镇民间舞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相传,清代顺治帝曾微服前往闽江口,祭奠为守护台湾而阵亡的郑成功大军的将士,祭祀完毕,因有突发要事急着赶回京都,却遇风浪大作,无法过江,一渔翁及孙女勇敢摆渡,乘风破浪送帝至对岸。顺治帝回京后赐金匾“渔家乐”一块和“夜明珠”一颗,由一个进京赶考的武平学子带回,并且命乐府作《渔家乐》曲牌,也就是传统船灯舞开头的曲调。
广福船灯以木架结构作船的主体,长280厘米,宽68厘米,高187厘米,其中舱高100厘米,舷高45厘米,门楼顶42厘米。舷下加水布装点遮掩舞者的足,两侧船舷围上画有波浪的深蓝色布,整个船身镶金衬银,前舱装八字门楼,横匾书“渔家乐”三个金字,船的两侧绘饰才子佳人、山水花鸟图等,后门有横联“春满人间”,顶篷及船檐均缀彩带和珠串,造型漂亮美观,端庄雅致。另有船桨两只,木质,长120厘米,浆柄系有红绸。竹篙一支,长200厘米。
广福船灯一般由4人表演,男演员饰船公,女演员饰孙女船妹,另一男演员饰船郎,还有一人藏在船舱内操纵彩船。表演程序为推船、上船、划船上滩、下滩、搁浅等行船过程,其中,落地花鼓是船灯表演的高潮部分,船郎与船妹需配合完成“半蹲”“勾腿”“跪腿”“坐腿”“盘腰”等动作,船公则在一旁做丑相或学各种姿态。
广福船灯传承历史悠久,是蕉岭县的文化艺术瑰宝,不仅反映了客家人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还承载着联络粤、闽、赣地区人民群众感情、传递文化交流信息的重要功能。
2022年,船灯(广福船灯)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福船灯(林文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