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天气开始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清晨时分的地面和叶子上开始出现露珠,“白露”之名由此而来。中医认为,白露是调养身心的关键时节,那么我们该如何养生呢?一起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白露时节,秋燥愈发明显,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饮食上应遵循“养阴润燥”的原则,少吃辛辣烧烤之物,以免加重秋燥。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王晓东:饮食以润燥为主:多吃滋阴润肺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莲藕、白萝卜等,可制作梨汤、百合莲子粥等缓解秋燥;可以适量食用山药、红枣、桂圆、糯米等温和健脾食材,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益气健脾;同时要避免寒凉辛辣:减少生冷瓜果、冰镇饮料及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以防损伤脾胃阳气或加重秋燥。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此时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早晚需及时添衣,切忌再贪凉吹风或睡卧凉席,以免寒邪入侵。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王晓东:白露时节要注意保暖:早晚温差大,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腹部、腰部、脚部保暖;可以温水泡脚:每晚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补养肾气。
白露时节秋日草枯叶落,人们容易产生“悲秋”的凄凉之感。中医认为“悲忧伤肺”,不良情绪会影响肺腑功能,因此,调养上要以“安宁”“恬静”为主,学会收敛神气,保持内心平静。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王晓东:白露时节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悲秋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登高赏景等方式舒缓压力,调节不良情绪;还要适当宣发肺气: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要多与他人交流互动,保持心情愉悦;可以选择缓和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走路等,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和阳气。
白露还是夏季风被冬季风取代的转换时节,我们要顺应自然变化,进行科学全面的调养,可以每日坚持按摩以下几个穴位,有助于润肺燥、强身体,为健康度过秋冬打下坚实基础。
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王晓东:可以中医穴位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下3寸,按压此可健脾益气、调理脾胃;按摩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缘外中点旁,按摩此穴可通鼻窍、清热散风;按摩太渊穴:位于前臂掌侧桡骨茎突与掌长肌腱之间,按压可调理肺气、补益肺脏。(记者:罗鸿璋(见习)摄像:丘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