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寒冷的冬季逐渐离去,温暖的春天悄然来临。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应怎样做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雨水节气,湿气渐增,中医认为湿邪易困脾胃,此时调养脾胃至关重要。医生建议,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一些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

县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全科主治中医师 黄达坤:雨水节气,湿寒之气容易侵犯人体,脾胃虚弱,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会加重湿气在体内积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因此,在这个时节要特别注重脾胃的养护,多吃健脾祛湿食物,山药、芡实、薏仁、白扁豆等都是健脾祛湿的好食材。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有助于温中散寒,提升身体的阳气。
雨水节气,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空气湿度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易于繁殖。医生提醒,市民应做好保暖,同时要特别注意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日常生活要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以防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传播。

县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全科主治中医师 黄达坤:生活中不要过早地脱掉冬衣,要遵循 “春捂秋冻” 的原则,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肩关节等要重点保暖。雨水时节室内湿度增大,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可能会加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还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因此,要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定时开窗换气,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如果室内过于潮湿,可以使用除湿机或空调的除湿功能,降低室内湿度。
随着气温的回升,我们可以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县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全科主治中医师 黄达坤: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下午3点之间进行运动,此时气温相对较高,阳光充足,能减少寒湿之气对身体的侵袭。运动时要注意适度,以身体微微发热、稍有出汗为宜。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换上干爽的衣服,避免受寒。
春季是肝气生发的季节,医生提醒,雨水节气要注意调适心情,保持心情愉悦。
县中医医院中医全科、全科主治中医师 黄达坤:春季是肝气生发的季节,情绪的波动对肝脏的影响较大,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特别是中老年人,应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我们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踏青、赏花等,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避免情绪压抑。(记者:李宗庭(见习) 摄像:丘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