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在蕉岭县蓝坊镇,百香果园挂满“黄金果”,白芨基地绿意盎然,毛竹林摇曳千竿“碧玉”,古驿道上游人如织……这个偏远的小镇,如今产业版图逐步扩大、人气热度持续攀升,背后离不开以梅州市纪委监委牵头的驻蓝坊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的奋斗身影,以及当地党委和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保障。
2389万元帮扶资金、23个落地项目是撬动小镇蝶变的“金钥匙”。资金注入产业,项目推动发展,也让古驿道焕新颜、引客来,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推动小镇“钱”景愈发光明。
梯次布局做强特色产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处在深山的蓝坊镇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工作队利用优势,将蓝坊镇的产业做大做强。
走进蓝坊镇峰口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目之所及,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金黄翠绿的“百香果”挂满枝头,果实圆润饱满,香气四溢。田间地头,村民们穿梭于藤架之间,娴熟地采摘、分拣,勾勒出丰收的甜蜜图景。
百香果园挂满“黄金果”。丘林强 摄
“我们帮种植基地修缮了眼前这条灌溉水渠,它之前比较小,灌溉不方便,也起不到防洪的作用,现在扩大了,基地用水方便很多。”工作队队长叶帮说。
百香果产业是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种植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基地长期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从修剪、施肥到采摘、分拣,各个环节都能看到村民忙碌的身影。这种“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的模式,让村民们在土地上收获了稳稳的幸福,也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愈发鲜亮。
除种植水果外,蓝坊镇还大力发展南药种植。走进蓝坊镇高场村,200亩白芨长势喜人,紫色花朵随风摇曳。这片曾因劳动力外流而撂荒的土地,如今成为村民眼中的宝地。
为唤醒“休眠”土地,2022年7月起,工作队强化党建引领,实行网格化管理,摸清撂荒地“家底”并因地制宜制定复耕方案,推动土地流转,引进特色作物。
“依托高场村高海拔、高湿度等适宜中药材生长的优势,工作队牵线引进广东芨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白芨种植,协助企业集约土地800亩。白芨4年可到丰产期,亩产鲜品约2500公斤、干品400公斤,按现价估算每亩产值近10万元,同时带动100多人就近就业,推动农户与村集体经济增收。”叶帮说。
据悉,帮扶期间,工作队先后争取投入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成功打造百亩优质李与黄金百香果、千亩白芨、万亩毛竹与蜜柚基地,形成多点支撑、梯度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要建设白芨的初加工厂,以及药食同源的研学基地,预计在明年上半年之前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些都能够带动增加我们群众的收入,也能增加各村集体的收入。”叶帮说。
文旅为笔绘就美丽经济
行走在“十二联楼”,仿佛走进了桃花源,每一间屋子都是一处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敬铭堂门口的荷塘里,荷花粉红色的花瓣包裹着若隐若现的金色花蕊,花瓣层层叠叠,白里透红,娇艳动人;铭心楼门前的稻田碧绿一片,秧苗随风摇曳;创修楼里,一群老人正悠闲地聊天,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十二联楼”。徐志宝 摄
这七楼二居一舍二堂共十二幢楼的连片古村落建筑群,被称为进士第“十二楼”。沿高思西线公路从侨兴中学而下到范屋村前,可以看到依序排列着敬铭堂、笃敬楼、创修楼、铭心楼、迪光楼、联新居、深造之舍、笃庆楼、裕榕楼、添庆楼、惕成居、缵绪堂等明清时期建的大屋。
蓝坊镇高思村的“十二联楼”各具特色,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华美精致,有的朴素典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客家建筑的魅力与客家匠人的智慧。历经百年沧桑,这些建筑依然坚固如磐、风范犹存,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不是寻常百姓家”的传奇故事。
2013年,高思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古老的“十二联楼”静静耸立,历经百年沧桑古韵犹存,而周围的山、田、水却在不停地变幻着,因季节而变颜色,因时间而变大小,更因人为而迎来新的生机。
高思梯田至今有百年历史,曾因路窄难行、作业难度大等一度撂荒。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蓝坊镇从中山市引进的药食同源企业落户高思村,并在高思村推进“药食同源”蔬菜及研学基地建设与“十二联楼”串联。
高思村“药食同源”蔬菜及研学基地。受访者供图
“我们将继续深挖蓝坊文化底蕴与生态资源,协助蓝坊镇党委、政府精心规划两条融合康养旅游、研学体验、文化探索的精品线路。”叶帮表示,他们还计划在程官村培育建设蓝莓现代基地产业园项目,延伸观光旅游项目产业链。
服务暖心普惠民生福祉
民生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工作队着重发力的另一关键点。
沿着省道S334线来到蓝坊镇,昔日坑洼不平的道路如今已被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取代,峰口街沿街建筑“穿上”新衣、店铺统一标识,新建的农贸市场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镇村街道进行综合改造。丘林强 摄
在圩镇上开了20多年百货店的店主宋浩元看着门口的街道一天一个样,每天开店的心情就更好了,“政府帮我们做了招牌,外立面粉刷了,空调外机也用好看的装饰遮住了,整条街道都更整洁复古了!”
街道的改变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据悉,工作队争取上级资金5000多万元,对镇村主干道及巷道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综合改造,并创新实施圩镇“光伏+农房风貌”一体化建设,打造出充满烟火气与现代感的“十字街”生态宜居示范样板,畅通了乡村发展的“快车道”。
漫步溪峰河蓝坊段,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客家民居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一幅“峰桥溪韵”美景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蓝坊镇聚力打造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个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一条美丽河道、一个干净整洁的农贸市场,“绣”出美丽圩镇新画卷。
“我们工作队协助升级改造农贸市场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其打造为集交易、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前沿阵地,让服务真正抵达村民身边。”叶帮说,他们还聚焦乡村基础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目标,不断提升村民文化活动体验,先后在蓝坊镇助力新建乡村休闲健身广场、篮球场等12处,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生活品质。
蕉岭是世界长寿乡,蓝坊更是“长寿乡中乡”,生活在这里的老年人较多。工作队推动市县联动,聚焦“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高效建成3个长者饭堂、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探索农村养老助餐与日间照料新模式。
帮扶成绩单
先后投入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
打造百亩优质李与黄金百香果、千亩白芨、万亩毛竹与蜜柚基地
争取上级资金5000多万元对镇村主干道及巷道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综合改造
聚焦乡村基础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在蓝坊镇助力新建乡村休闲健身广场、篮球场等12处
聚焦“一老一小”及特殊群体,高效建成3个长者饭堂、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探索农村养老助餐与日间照料新模式
来源:长寿蕉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