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并蒂花,工农双兴文明风。近年来,文福镇长隆村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聚焦多元业态特色融合、和美乡村增颜提质、文化赋能乡村治理,通过人文生态协同发展与工农产业双轮驱动,齐力打造“景美产强”的典型村。近日,文福镇长隆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走进长隆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蜿蜒伸展,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各类墙绘色彩鲜艳,古色古香的廊道尽显传统韵味,生动地描绘着新时代乡村的美好生活场景。如今的长隆村,青山绿水环绕,空气清新宜人,已然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长隆村村民 傅新华:随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道路、水利各方面都很完善了,我就在村里集约了118亩高标准农田种植水稻,通过联农带农,在附近请了很多村民帮忙种植。
工业旺、产业强、农业富、乡村美。辖区内,蕉岭鑫达旋窑水泥有限公司等5家工业规上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树葡萄、水稻等特色农业产业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饱含生态特色和人文韵味的仓海诗廊成为村民和游客出行的打卡胜地……在工业与农业双轮驱动下,如今的长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长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丘柏松:我们长隆村坚持“工农双驱,文旅赋能”发展理念,积极主动靠前服务,推动广东塔牌集团鑫达旋窑公司、文华矿业有限公司等“四上”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仓海诗廊国家AAA级景区,发展树葡萄、水稻种植等特色产业。
文明树新风、治理有成效。长隆村党总支部以 “实施党建赋能工程” 为抓手,积极构建 “一阵地两队伍” 的议事治理模式,将人文建设作为立村之本,从家风教育、村规民约着手,深入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建设长者饭堂,传承孝道文化,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全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长隆村老人:方便我们老人家,汤、菜什么都有,我们吃得还不错,大家在这其乐融融。 长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丘柏松:在乡村治理方面,我们村通过推行“一阵地两队伍”治理模式,以仓海诗廊为阵地开展家风教育、移风易俗活动,以村规民约立“硬标”,环境评比奖惩分明,红白事简办成新风,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共享社会治理新成果。 在长者饭堂吃饭的,我们通过政府补一点、本村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为本地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让老人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和便利。
从全省“软弱涣散村”到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再到全国文明村,长隆村宛如一颗逐渐闪耀的新星,实现了“化茧成蝶”式蜕变,成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培育协同推进的生动实践。
长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丘柏松:全国文明村的荣誉,是对长隆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深化创建成果,通过统筹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文化服务要素和群众参与力量,擦亮仓海诗廊文旅名片,推动长者饭堂提质扩面,打造多维立体的乡村文明建设体系。(记者:钟葛 摄像:何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