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镇村动态
广福石峰村:“烟稻轮作”促增收 田间地头披“新绿”
百千万工程•蕉岭实践
时间:2023-09-21 09:44:59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在广福镇石峰村,常年种烟的面积超过1500亩以上,是我县最早发展的烟叶“千亩村”。而目前石峰村实行烟稻轮作的模式在实现了一田“双收”的同时,不仅保障了国家的“粮袋子”,也充实了烟农的“钱袋子”。

  在广福镇石峰村,放眼望去,广袤的稻田连着远处的青山,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绘成一幅绿色生态的水稻生长画卷。眼下,广福烟叶工作点的工作人员与种植大户罗菊云在田间,就如何提高农作物授粉率以及如何做好防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交流探讨。她告诉记者,村里统一实行“先烟后稻”的耕作模式,让她受益匪浅。

  种植大户 罗菊云:我们一般种烟是交春前后种烟,水稻就是六月份中旬左右就有开始种。采收大田烟叶就是五月初开始就有收,水稻就是国庆前就有收。我烟种了100亩,水稻也差不多100亩。大概一年效益的话,种烟来说整体包括成本来算100亩有40万元到50万元左右,水稻就看天气影响。

  据介绍,从2014年土地整理后,石峰村委将整理后80%以上的连片烟田集约起来,统一发包给种烟或种粮大户,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经营。

  石峰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主任 罗吉忠:上季就种烟,下季就邀请袁隆平下属单位来这边制种,我们把集约后的土地统一发包给本村的十个大户统一去承包,也带动了散户有一百多户,也带动了周边好多个村三四百亩土地轮作。先烟后稻,烟稻融合,土地耕作层得到了保护,土壤有机质增加,无论是种烟还是水稻制种产质量都有好处。

  烟叶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必须以全程机械化作为支撑。蕉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跟东南先进烟叶产区步伐,加快成熟农机推广,在石峰村建立起机械化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目前,该村已实现大中型深翻铧犁、机械化地膜覆盖、中耕培土、新型烟夹、生物质颗粒智能化烤房全覆盖。另外,针对部分作业环节无法同丘陵山地作业标准相匹配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同样也有精准高效的应对措施。

  广福烟叶工作点副点长 李煌超:我们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起垄施肥覆膜一体机研发,陆续开展小培土工具、吸盘式播种机等小改进、小升级,受到广大烟农欢迎,开展的QC课题多次获奖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记者了解到,石峰村通过产业帮扶加就业帮扶的精准扶贫模式,发展了“烤烟种植+水稻制种”的订单式生产方式,在2019年实现了贫困户100% 脱贫,贫困村如期出列。

  种植大户 罗菊云:对我们农民来说轮作的模式就算可以,在种烟方面来说,烟叶收购有保护价,像水稻的话老板那边也有保护价,对大家来说还可以,这样保障我们农民的收入比较稳定,年年我们大家都是信心满满。

  在当地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石峰村陆续开展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密集烤房、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了山水秀美、道路通畅、良田连片的兴旺景象。而随着“烟稻轮作”已经固化为石峰村的种植制度,让这片土地持续焕发生机,在解决了村内不少劳动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种植大户 钟景添:我这边100亩种烟的时候就可以解决十几个劳动力,大概需要14或15个工人。因为我们有农忙和农闲,农闲的工价相对低点是120元/天,农忙比如六月份时间比较紧张,工价相对高一点就要150元/天左右。
  石峰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主任 罗吉忠:整理后的田出租有保证,种烟期间很多村民可以变身产业工人,家门口走出去就有活干。一年分上下季的话,保守来说每亩土地可能有9000元左右的收入。种烟6000元/亩左右,制种亩产按四百斤来算,保守亩产值都有3000多元。所以我们的土地不仅不会丢荒,还有很多人争着来承包。

  据了解,在2022年,尽管石峰村遭遇烟叶生产前期极端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但烟叶产业综合体内的水稻制种产业仍实现大丰收。这不仅得益于烟叶产业综合体内完善的烟水工程保障了稻田灌溉用水,更得益于烟草使用的高效肥料促进了晚稻增产。而今年,广福镇石峰村将持续精准施策,以主导产业为纽带,全力以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提供强力支撑。

  石峰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主任 罗吉忠:我们石峰村作为种烟大村,今年种植烟叶1661亩,户均种植了66亩,交售烟叶4786担,接近50万斤,相当于5000担一样,包含各项补贴,烟叶产值接近了1000万元大关。因为收入高了,村民各方面也相当稳定,不会有什么纠纷。

  广福烟叶工作点副点长 李煌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烟叶主业,继续发展好烟稻轮作,在品牌培育、多元增收、职业烟农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烟粮协同发展,做好产业综合体这篇大文章。(梅州台 蕉岭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