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福镇石峰村,常年种烟的面积超过1500亩以上,是我县最早发展的烟叶“千亩村”。而目前石峰村实行烟稻轮作的模式在实现了一田“双收”的同时,不仅保障了国家的“粮袋子”,也充实了烟农的“钱袋子”。
在广福镇石峰村,放眼望去,广袤的稻田连着远处的青山,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绘成一幅绿色生态的水稻生长画卷。眼下,广福烟叶工作点的工作人员与种植大户罗菊云在田间,就如何提高农作物授粉率以及如何做好防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交流探讨。她告诉记者,村里统一实行“先烟后稻”的耕作模式,让她受益匪浅。
据介绍,从2014年土地整理后,石峰村委将整理后80%以上的连片烟田集约起来,统一发包给种烟或种粮大户,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经营。
烟叶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必须以全程机械化作为支撑。蕉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跟东南先进烟叶产区步伐,加快成熟农机推广,在石峰村建立起机械化推广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目前,该村已实现大中型深翻铧犁、机械化地膜覆盖、中耕培土、新型烟夹、生物质颗粒智能化烤房全覆盖。另外,针对部分作业环节无法同丘陵山地作业标准相匹配的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同样也有精准高效的应对措施。
记者了解到,石峰村通过产业帮扶加就业帮扶的精准扶贫模式,发展了“烤烟种植+水稻制种”的订单式生产方式,在2019年实现了贫困户100% 脱贫,贫困村如期出列。
在当地烟草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石峰村陆续开展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密集烤房、水利设施、机耕道路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了山水秀美、道路通畅、良田连片的兴旺景象。而随着“烟稻轮作”已经固化为石峰村的种植制度,让这片土地持续焕发生机,在解决了村内不少劳动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据了解,在2022年,尽管石峰村遭遇烟叶生产前期极端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但烟叶产业综合体内的水稻制种产业仍实现大丰收。这不仅得益于烟叶产业综合体内完善的烟水工程保障了稻田灌溉用水,更得益于烟草使用的高效肥料促进了晚稻增产。而今年,广福镇石峰村将持续精准施策,以主导产业为纽带,全力以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提供强力支撑。
广福烟叶工作点副点长 李煌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烟叶主业,继续发展好烟稻轮作,在品牌培育、多元增收、职业烟农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烟粮协同发展,做好产业综合体这篇大文章。(梅州台 蕉岭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