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潭镇新泉村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主线,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红薯、黑木耳、猴头菇、水稻等产业种植,推动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让群众“钱袋子”更鼓、村集体经济增收“钱景”更广阔。
很难让人想到,这片红薯地在几个月之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长潭村、新泉村、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清理出来的撂荒地,通过流转集约和合作社控股种植红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新泉村第一书记 竺林:这块地占地4亩,原来是撂荒地,村里合作社清理改造后种植新香板栗红薯,预计总产量6000-7000斤左右,一部分销往我们学校(帮扶单位),一部分在网店销售,红薯零售价10元1斤。
同样迎来丰收的还有黑木耳产业。今年10月,新泉村引进黑木耳种植项目,通过“党总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撂荒地上发展黑木耳等特色种植,从平整土地、搭棚、放置菌包到采摘、晾晒包装,基地高峰期用工量均在50人左右。
走进另一边的猴头菇种植基地,菇棚内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菌棒,菌棒上一朵朵猴头菇正在奋力生长,长势喜人……新泉村充分盘活闲置资源,把废弃猪棚变菇棚,让闲置资源变增收“活水”,走出一条产业强村的新路子。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新泉村第一书记 竺林:我们把原来废旧的猪棚改造成猴头菇种植基地,总共面积是540平方米3个大棚,经过20多天奋战,目前在猴头菇种植基地已经摆放了46000个左右的菌棒,预计一个月后可以长出猴头菇。
“多点开花”产业兴,乡村振兴动能足。近年来,长潭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联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职能优势,通过以点示范、成片发展,大力发展丝苗米、金桔、有机蔬菜特色产业种植,实现多点开花的农业格局,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接下来,长潭镇将继续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迅速崛起,促进农村一产“接二连三”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