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镇村动态
【蕉岭·谈发展】产业兴农!村民搭乘食用菌“致富列车”奔向新生活
时间:2022-07-14 10:07:54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聚焦产业兴农,引领乡村振兴。今天我们来关注广福镇不少村民搭乘上食用菌这趟“致富列车”的开心事。这个故事里面有个主人公“90后”的小伙子杨诚,几年前,他返乡当起了村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因为这次返乡,他还搞起了农业。

  眼前这个肤色稍显黝黑的“90后”小伙子就是杨诚,之前在深圳打工。2016年,得知村里服务站招聘工作人员,综合考虑后,杨诚决定回来应聘。因为这次的返乡就业,让他走上了“农业路”。

  叶田村党总支部委员 杨诚:农村脱离不开农业,作为年轻一辈回到农村,也想在农业方面搞点事业出来,有想法从事农业行业。2019年,因为黑木耳种植此前在南方地区比较少,特别是露天种植,我觉得这个产业比较新颖,首次尝试。

  说起当初种植食用菌的事,杨诚笑称自己简直就是就“驻扎”在田地了。

  叶田村党支部委员 杨诚:天天都要在这里,没办法的,因为种植过程中要发现问题,看生长习性,必须实地了解,冬天温度比较低,特别是晚上,一般会早起。太阳出来了就要去地里观察菌包的情况,会不会结冰、冻害,要及时喷水,晚上的话(同样)要补足水给晚上的生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很快杨诚渐渐扩大了自家的种植规模,并拓展种植其他农作物。与此同时,他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干”,增加大伙的收入。

  叶田村党支部委员 杨诚:现在村里的黑木耳基地露天种植有20亩,大棚有13亩。两个农作物轮作,黑木耳种了就种百香果。去年开始种植,种植了35亩,带动就业。农闲的时候村民没事做可以过来就业、干活。在木耳采摘期是在冬季,禾割完了,闲时多一份收入。百香果在新年开始种植。

  正在田地里采摘黑灵芝的钟叔便是受益者之一,钟叔告诉记者,自己在杨诚的影响下,既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还鼓了钱袋子,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钟叔:种木耳、烟叶。下半年制种、种稻。我手里还种植了黄金百香果,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和公司合作的这些产业,一年收入全部算起来,在家一年做十五六万至二十万都是可以的了。现在比起以前的生活好多了,新房子做了,小车也买了。以前一年只做得到三几万元,只够家庭开销。

  这不,为了能够提升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地带动村民搭上“致富列车”,杨诚去年成功竞选上叶田村的村干部。杨诚坦言,这也让他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叶田村党支部委员 杨诚:选择做村干部,就有一份初心,自己的担当、使命。能不能带来好的效益,带动一些东西,能不能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收益,把自身工作做好的情况下,要不断尝试,希望能够找寻到一条发展的路,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在广育村的这个食用菌基地,记者看到棚内的毛木耳长势喜人,有些已经是“肉嘟嘟”的状态,但负责人彭辉却说,还没到采摘期,得再等一等!

  基地负责人 彭辉:像这种毛木耳的菌棒是要在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去种植,现在是在夏天的时候出菇,像这种木耳的话,一个棒基本可以产出一斤多的鲜耳,售价是根据市场价,正常来说,一般是两块钱至三块钱左右。

  彭辉说,前几年他们就采取“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食用菌。去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到来后,更是直接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推向“小高潮”。

  广东省乡村振兴驻广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 裴敬中:我们组织了大概有四场对食用菌产业的专项培训,同时也申报了一百万的科研项目。2021年消费帮扶方面,整个队大概销售了230万左右,其中食用菌这边占了180万左右,同时整个食用菌的基地,也入选了粤港澳大湾区第九批菜篮子生产基地。

  产业兴旺了,销售拓宽了,村民们的日子也就更红火!正在制作菌棒的几个村民手脚麻利,纷纷表示“家门口”工作真不错!

  村民:一个月有时候能做得到三千多元,去年我做了一年,种了很多菌,有活干肯定好,做了就有钱,农村里做比较好。

  村民:家里没事干,这里有事做就来这里做,多一份收入,至少可以有生活费。

  村民:这个阿姨说来这做,我觉得多做一份工作也好,多一份收入。

  广福镇的镇干部告诉记者,通过多方努力,目前广福镇的黑木耳、茶树菇、黑灵芝、毛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充分发挥联农带农的作用,带动村民奔康致富。

  广福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谢淳晖:年产值近500万元,年纯利润约9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200多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亩均收益约为8000元。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市场需求,优化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供应。

  我觉得,不管是哪种类别的农作物种植发展,只要能够带动村民奔康致富,就是好项目!(梅州台 蕉岭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