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芥”之“财”出三圳。三圳镇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是省级蔬菜专业镇。每年晚造收成后,广大农户都会利用“冬闲田”种植芥菜,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又是一年芥菜采收时,在三圳镇九岭村,记者看到,集中成片种植的一垄垄芥菜肥硕翠绿,农户们正娴熟地挥舞着镰刀对芥菜进行采收。而在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房前屋后、禾坪空地上,晾晒着一排排芥菜,村民们正把晾晒好的芥菜进行入瓮处理,处处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九岭村村民黄清华:今年种了3亩田芥菜,产量10000斤。今年种的芥菜比去年好,老板会到农户家中收购刚成熟的生咸菜,批发价2.5元1斤。
据了解,每年晚造收成后,三圳镇九岭、芳心等村的广大农户便会在田间地头种植芥菜,种植技术简单易学,平时管护耗力不多,病虫少,大约50天就能种一茬,让冬季里的农闲田“生金”。而依托优越地理环境下生长的芥菜把其晾晒后制成的“倒瓮咸菜”,更是声名远扬,供不应求。
九岭村村民黄清华:从菜地里把菜割下来,晾晒在竹竿上3-4天,晾干后削去头部,就可以入瓮了,入瓮后把瓮口倒过来就是所谓的“客家倒瓮咸菜”。芥菜是冬种作物,稻谷收成后就种植芥菜,制作成咸菜就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制作的咸菜看起来色泽黄,大家都很喜欢吃,味道好,可以拿来煲鸡汤、焖猪肉都很不错。
九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建文:九岭村现在冬种芥菜100多亩,九岭村制作的咸菜很出名,几十年来都有种芥菜制咸菜的习惯,家家户户都有上百个瓮。1亩田约产3000斤产量的咸菜,按照市场价2.5元1斤,大约有7000元收入,芥菜从种植到收成就需要50天左右,投资小,也是村民们增加收入的致富门路。
接下来,三圳镇将立足富硒、长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淮山、莲子、芥菜等特色农业,借助“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契机,持续推进三产融合提质增效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培育做大做强优势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九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建文:我村将积极打造咸菜产业,鼓励村民有机种植芥菜,把品牌打响,增大种植面积,形成“合作社+农户”模式,争取增加附加值。(记者:张雯 摄像:王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