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镇村动态
南磜镇:红色领航绿色发展 奋力打造世外桃源般精美乡村
红色蕉岭行
时间:2021-08-02 09:26:24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南磜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乡村风貌,奋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世外桃源般精美乡村。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走进南磜镇甲华村,一个由擎天耸立的拳头和高高飘扬的鲜艳党旗组成的主题雕塑挺立在半山腰上,并在群山翠竹映衬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据悉,在革命烽火年代,红四军入粤首胜的这场战斗为中央“九月来信”在松源同怀别墅首次传达创造了良好条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铭记红四军入粤作战、取得首胜的光辉历史,南磜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一红色资源,与建设长寿乡中乡精品旅游路线的景观节点相结合,精心打造了红四军入粤首胜公园。

  南磜镇党委副书记 丘俊鹏:公园建成之后,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县直单位来这边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日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近期,红四军入粤首胜公园被评为梅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带来了显著的风貌提升,看起来赏心悦目,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村民 刘广华:建设入粤首胜公园以前,这里是荒山荒地,通过改造后,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也可以缅怀革命先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年来,南磜镇以大力实施一面红色文化墙、一条红色长廊、一间红色文化室、一个红色遗迹和一本红色图书“五个一”红色文化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红色文化革命教育经典旅游线路,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同心同德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朝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奋勇前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南磜镇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紧扣做强做优做特产业,大力发展“一棵笋”“一杯茶”、白芨等绿色精致高效农业,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致力打响“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品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坐落于蓝源村的供销社助农服务中心,通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农户与大产业、大市场的有效衔接,辐射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

  蓝源村茶叶种植户 王国标:我种植了30亩茶田,政府有补助茶苗款和肥料之类的。今年开始我发动了十几户人家,带动他们一起种植蓝源茶,把蓝源茶产业做强做大,我们也有稳定的收入。

  蓝源村党总支书记 王剑强:利用蓝源茶原有的优势,继续发展其它品种。以前蓝源茶产量较低,现在引进凤凰单丛茶之类的,利用海拔、土壤以及气候差别,产出的是精品茶,很靓,种植是以大户带动小户的形式。

  蓝源村山支山家庭农场则以规模化科学化种植、质量认证追根溯源、“互联网+旅游+食宿+体验+”等方式为蓝源茶的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并在今年第三批广东生态茶园认定中成为全县唯一入选的初级生态茶园。

  山支山农场负责人 黄开益:教农户种植、采摘,我们收购,带动他们致富。山支山农场目前注册了山支山蓝源春、山支山桂岭红等商标,种植面积大约1000亩,收入大约200万元。

  乡村宜居宜业,百姓生活更有品质。走进南磜圩镇,一排排民居整齐排列、一盏盏路灯新颖美观、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南磜镇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以建设美丽圩镇为重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圩镇道路景观提升和富足桥岭特色风貌提升项目建设,建成了白水神门口公园、竹海公园,甲华村和富足村公园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

  南磜镇党委副书记 丘俊鹏:规范引导农民新建住房风格方面的把控,对现有的圩镇民居统一外立面设计和打造,统一外墙颜色、统一店铺招牌的风格设计、统一电线网线等管线的铺设,并结合南磜圩镇的实际,打造沿河的景观节点,做到河畅、堤固、岸绿、水清、景美。同时对沿线道路,通过三清三拆、建设“四小园”等进行美化、绿化、亮化的提升。

  村民 刘福城:整治街道外立面之后变得很靓。以前线路很乱,现在都统一了,很整齐。卫生环境也弄得很好。路灯也很亮,以前都是黑漆漆的。

  红色领航、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如今的南磜镇,正徐徐铺展开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

  南磜镇党委书记 汤媚萍:我镇将在乡村振兴工作方面持续发力,围绕“三个抓”,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世外桃源式的精美乡村。一是抓党建、增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我们将深入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二是抓产业、强引擎,为乡村振兴增加发展动力。我们将坚持因地制宜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三是抓文明、育新风,为乡村振兴提升文化内涵。(记者:刘雅君  摄像:黄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