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镇村动态
蕉城镇:党建引领破难题 村美民富产业兴
时间:2021-06-29 09:24:49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蕉城镇坚持党建引领,出实招破难题,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弱项,奋力书写村美民富产业兴的蕉城篇章。

  走进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蕉城龙安三产融合发展区,只见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善,大片的稻田里渐黄的稻穗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为做精做强特色产业,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种植区落户龙安村以来,蕉城镇统筹整合资源,强化土地、排水、交通等要素保障,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响“一粒米”品牌。目前产业园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带动约2万农户种植,户均年增收2000—3000元。

  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温崇文:我们统一品种、统一收割,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统一的品牌运营,通过产业园的示范带动效应,让更多小农户开始往集约化、规模化道路走,逐渐成长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使我们蕉岭因为以前一些历史原因而撂荒的土地开始得到大面积的复耕和复垦。

  种粮大户 曾梓健:以前种植的成本高,耕几十亩地的话要请几十个人。现在,产业园提供了插秧机以后,我们的成本减少了,效率也提高了。最主要的是现在不用晒稻谷了,产业园有烘干设备,不用担心夏天会下雨晒稻谷难的问题。

  位于龙安村的广东(蕉岭)乡建馆,是全省首家乡土建筑营造展览馆。走进这里,浓浓的客家传统建筑元素气息扑面而来。馆内全方位展示世界长寿乡文化,馆外许多趣味体验唤起了人们对时代岁月的记忆。让人不曾想到的是,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废破旧的老房子。

  蕉城镇党委副书记 曾峻彬:乡建馆(这里)以前是十几户人的老旧危房,我们动员群众对老旧危房进行拆除。在建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将整个乡建馆体现出创新和传统的结合,让群众记住乡愁。

  如今,广东(蕉岭)乡建馆已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称号的石窟河寿乡画廊美丽乡村精品线,与滨水公园、慢行系统等节点“串珠成链”,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

  蕉城镇党委副书记 曾峻彬:串联了滨水公园、万里碧道、丝苗米产业园等一系列景点,在丰富群众文旅生活的同时,我们农村面貌、环境卫生都有极大地改善,村民的素质也提升了。

  推动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近年来,蕉城镇围绕建强一个支部、配强一个书记、造强一支队伍,全面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打造强力引擎。通过党员带动、项目牵动、农户主动,蕉城镇破解一个个发展难题,推进农企联合,建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同时,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推行“地票制”,拆出新空间、整出新面貌;推进城乡风貌建设,实施东山村东景路及周边人居环境整治,德昭园,天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叟乐、樟坑村周边风貌提升,溪峰路横岗段、安宁街、东街背街小巷整治等一大批建设项目,打造风格统一、小而精致、高辨识度的城乡景观风貌;创新引入农村治理“双积分制”管理模式,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新格局。

  蕉城镇樟坑村党员 黄伟君:我是一名老党员,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无偿把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拿出来做公益事业建设樟坑驿站,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蕉城镇东山村村民 丘褀桂:把土地拿出来建设德昭园,现在每天晚上,十分多人在这里跳舞、散步、带小孩等。

  蕉城镇龙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郑小峰: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先后建成德善路、乡建馆、滨水公园等民生项目,推行“农户积分制”,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党建引领促发展,今天的蕉城镇正乘势而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迈进。村美民富产业兴,如今的蕉城镇正徐徐铺开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

  蕉城镇党委书记 丘志铭:今后,我镇将围绕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基层组织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和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强化镇域公共服务能力,使镇村面貌迈上新的台阶。(记者:黄梅芬  摄像:王祥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