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将至,秋属五行之金,与肺相通应,其气候特征为“燥”。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此时养肺应顺应“秋收”特性,做到“润养”为表、“收敛”为里,并通过扶阳、促进气化,以实现身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强调“扶阳”与“气化”的辩证统一。应对秋燥,不宜盲目进补滋阴之物。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根本在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若脾胃阳气虚衰、气化功能不足,即便摄入大量滋补品也难以吸收转化,反而易生内湿。因此,传统养生提倡“扶阳以助气化”,即通过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实现润肺敛降。
县中医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丘雨香:在具体的饮食上,我们首推梨、银耳、山药这些白色食物来自然润燥。其中一个关键技巧是,在食用这些偏滋阴的食材时,佐以少量生姜、大枣这类甘温之品。比如用梨炖汤时加几片姜,煮银耳羹时放几颗红枣,这样既能润燥,又能温运脾胃之阳,帮助气化,让补充的津液能被身体真正利用起来。同时,一定要忌食寒凉,保护脾胃这个后天之本。 同时,生活起居的调整也对养肺大有益处。
县中医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丘雨香:起居方面,要注重“防寒保暖”,尤其要呵护好颈背和足部,这是因为肺主皮毛,寒邪易从这些地方侵袭人体,损伤卫阳。作息上要“早卧早起”,使神志安宁,以顺应秋气的收敛。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因此秋季适宜通过温和运动来锻炼肺功能。
县中医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丘雨香:运动则以和缓为原则,像太极拳、散步这样,达到身体微微发热即可,切忌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可以多练习深呼吸,来宣发肺气。(记者:王慧 摄像:何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