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一般在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比较高,也是危害老年人的一大健康问题。但是现在,骨质疏松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那该如何守护骨骼健康,一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的一个重要部分——骨骼。骨骼不仅是支撑我们身体的框架,使我们能够行动自如,还是保护内脏的重要屏障。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骨质疏松这一“沉默的杀手”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县中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赖腾飞:骨质疏松临床症状主要以疼痛为主,多以腰背痛多见,一般是难以明确指出何处疼痛,疼痛多在久坐不动后稍一活动即出现。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或有外伤史时,就要警惕是否有压缩性骨折。还有(症状)是身体缩短甚至驼背畸形,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腰背、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据医生介绍,骨质疏松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导致,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年龄的不可控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其他疾病,都会加速骨骼的流失,增加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
县中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赖腾飞:吸烟、饮酒、过度食用碳酸饮料、运动量减少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还有一些疾病因素,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内分泌及免疫性疾病,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应引起重视。不可控因素是随着年龄增加,每年皮质骨约有0.3%~0.5%的丢失。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骼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医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重视骨骼健康,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预防骨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县中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赖腾飞:生活中多进食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蔬菜、坚果等,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要适当运动,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及重量训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进而提高骨密度。要戒烟限酒。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定期做骨密度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骨质疏松迹象,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记者:李宗庭(见习) 摄像:丘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