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正处于由冬入春的过渡时期,冬天慢慢结束,天地间及身体内的阳气进一步萌发,医生提醒,大寒时节我们的养生除了“防风御寒”之外,还应遵循“保阴潜阳”的原则。

大寒时节,我们在起居方面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此外,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我们要注意防好“三寒”。
县中医院针康科副主任 黄新琴:一防肺寒,大家平日饮食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散寒宣肺的食材,比如喝热粥散寒,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包括凉性的绿豆、苦瓜这些。还可以通过适当运动的方式,比如:慢跑、太极拳等,通过运动我们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激发人体阳气,从而达到祛除肺寒的目的。第二防腰寒,可以双手搓腰部带脉暖肾阳。三防脚寒,建议大家每天坚持泡脚。泡脚的水温最好在35到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上3寸以上是最好的,每次浸泡时间15-20分钟左右,以泡后有微微汗出最好。
医生提醒,大寒是一个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我们南方地区的气候会由潮湿变干燥,饮食起居也应随之转变。大家要多补充水分,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
县中医院针康科副主任 黄新琴:大寒之后即将进入冬春交接,此时进补量应逐渐减少,调整为平补的方式,以顺应季节的变化。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生冷黏腻的东西,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损伤脾胃阳气,尤其对于阳气偏盛,易上火的人群,更不能刻意进补,这样不利于春日气机的升发。我们在进补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利于生发阳气的食物,比如煮牛、羊肉的同时,加入一些白萝卜、白菜等,适应大寒向立春的过渡。
此外,大寒正处于四九节气,严冬时节,我们还可进行中医疗法以起到健脾补肾、养肝血、散寒除湿的养生保健功效。
县中医院针康科副主任 黄新琴: 大寒时节气温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可以利用艾灸的温热传导更好的去发挥强大的活血、暖身的作用,推荐大家艾灸穴位可以选择:神阙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这些,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调整全身的气血经络,对冬季常见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记者:罗鸿璋(见习) 摄像:丘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