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品种繁多的“取暖神器”开始派上用场。但是“取暖神器”为我们带来了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时不时就能听到因不当使用取暖用品造成低温烫伤的事件。那么低温烫伤是如何造成的,该如何正确使用取暖神器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日常生活中,开水、明火等高温引起烫伤不少见,可很多人不知道,像“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神器”,通过直接接触或是照射方式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师 丘安添: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41℃至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低温烫伤的感觉并不明显,一般情况下,皮肤和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会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医生建议大家可以掌握一些处理烧烫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旦自己或他人使用保暖产品不幸被烫伤时,可以根据烫伤程度迅速处置。
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师 丘安添:如果使用“取暖神器”时出现发红、起泡等情况,要第一时间采取降温措施,咱们可以用10℃~15℃的冷水冲洗或把烫伤部位浸泡到冷水中直到不疼痛为止。之后要保持创面的干燥并且要保护创面,并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和处理,千万不要随意涂抹像牙膏、酱油等一类物品。

冬季是低温烫伤频发的季节,医生建议,市民在使用最常见的保暖产品“暖宝宝”时要注意做到正确使用,远离低温烫伤。
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师 丘安添:使用“暖宝宝”的时候最好贴在秋衣秋裤上,与皮肤隔开来,这样比较不会烫伤皮肤。使用的时候最好每间隔1小时就检查一下皮肤,如果说发现有红斑或其他不适,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如果身上已经贴了“暖宝宝”,就不要再使用取暖器等设备了,以免造成局部的温度过高烫伤皮肤。(记者:池涌波 摄像:何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