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月是全国第15个敬老月,今天是重阳节,在这里衷心祝愿所有老人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在不少人的传统印象中,长寿老人们大都深居简出,过着普通平静的生活。但现居广州,102岁的宋琦华老人,却每年都坚持让子女载自己回到蕉岭,与两个妹妹见面“约饭”!今年的重阳节,这个百岁家族又再一次聚在了一起。
102岁的宋琦华老人率先下车,旁边耐心陪护的,是他的大女儿宋小穗。宋琦华老人下车后,并不着急向前走,而是不断向后张望,不多会儿,载着100岁妹妹宋娇华、97岁妹妹宋满华的车辆也到了目的地。 看到两位妹妹来了,宋琦华老人的脸上马上出现了笑容,单手插兜,带着妹妹们散起步来。
两个妹妹时刻跟在哥哥身后,时光仿佛倒退回他们的孩童时光。宋琦华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兄妹是梅县区白渡镇人,小时候,两个妹妹就经常跟在自己屁股后面。
宋琦华:我有2个妹妹,一个是1925年出生,一个是1928年出生,我是1923年出生。我们感情很好的,我小时候就踩单车载她们上学。我去上学,也带着她们一起去上学。从白渡踩单车到梅县。 宋琦华老人回忆起儿时,总是不经意间发出爽朗的笑声,他说,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中山大学,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广州,后来又前往广东的阳江、湛江,湖北的武汉等地工作,两个妹妹也相继出嫁,都嫁到了我们蕉岭。
宋琦华:这种情况就没办法了,我在广州,她们在蕉岭,从读大学开始,我们就分开了,像她们有什么事,办喜事,我都没有参加。 尽管三兄妹都忙着工作、生活、生儿育女,无法时时刻刻联系,但在彼此心中,都是最牵挂的亲人。随着自己退休、子女们长大,宋琦华老人每年必须回乡一次的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 宋琦华:子女们都陪着我一起回来,一方面是照顾我,我需要人护理。另外子女们回来,更重要的是祭祀,要知道自己先辈在哪里,要去拜一拜。这次曾孙也一起回来了。一般来说,肯定每年都要回来祭祀,不管多远,都要回家乡看一看。 宋琦华的女儿 宋小穗:我爸在广州住在8楼,没有电梯,现在也还是这样爬楼梯。他知道妹妹们没办法来广州,腿脚也不方便,无法爬上8楼,所以说那就做哥哥的回梅州看她们。我爸这一生现在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祭祖,二是看望亲人。 兄弟姐妹是童年时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那时的游戏、争吵、笑闹、互助,都刻在彼此的记忆中。年老时再次聊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满满都是幸福。 宋满华:我哥哥经常把我们挂在嘴边,说要见我们。我们感情很好,古语都说:无父无母了,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我哥哥特别关心我们,真的是有福气,这么老这么大了,还有哥哥疼爱着。 宋娇华:每年都回来见我们,他也年纪大了,真是不容易的。我今天感觉特别开心。 三位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腰板仍显硬朗,少不了子孙们日夜细心的照料;如今能在百岁时开心聚会,更少不了子孙的孝顺与助力。三位老人的子孙们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老爱老的家风在他们家代代传承,每一代的儿孙们都十分孝顺,他们总是想着法子逗老人们开心,让家里的老宝贝们尽享天伦之乐。 宋琦华的女儿 宋小穗:这些都是靠我爸爸,主要是在老人家的带动下。说句老实话,我们是否孝顺,好不好,有我们的本性,有社会的教导,但是主要还是我爸爸在这方面以身作则。 宋娇华的女儿 曾柳卿:长辈们做给下一辈看,大家都会一起来孝顺老人家,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宋满华的女儿 于桂玉:我们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子女应尽的责任。大家都会老的。我的老母亲97岁了,也是我们做子女的福气。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二老,事事都好。今天是重阳节,愿幸福的清风、甜蜜的月光、快乐的红叶、健康的茱萸包围着大家。祝重阳快乐,福寿延年!(梅州台 首席记者:于涛 摄像:丘颂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