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将全省2751万亩耕地保有量和252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分解下达。
《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将实施农用地整理35万亩,整治区内耕地连片度提升10%;到2027年,实施农用地整理80万亩,整治区内耕地连片度提升20%,耕地集中保护成效初显;到2035年,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规划》建立了全省耕地集中整治区数据库,自下而上划定省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12个、市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21个、县级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131个,示范区范围合计约40万亩,新增耕地潜力约14万亩,实现示范区全覆盖。
《规划》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耕地保护重点分区,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多田套合”。坚持“整体稳定、优化微调、先补后调”,推进现状耕地周边土地和山尾、田头土地复垦或提质改造,探索永久基本农田局部优化调整,推动实现“小田变大田”;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的原则,因地制宜将山上不稳定利用的耕地调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记者:黄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