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是天气由炎热逐渐转为寒凉的起点,气候变化很容易影响人体健康。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医生周文峰提醒,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防燥、防感冒“三防”。
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周文峰:防暑主要是因为刚进入立秋,天气还是比较炎热的,湿气也重,所以我们还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还是要继续做好降温措施。防感冒是因为进入立秋,昼夜温差比较大,衣着要防止夜间着凉,需要注意穿薄点的长袖。孩子方面,因为秋季比较多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孩子饮食上要注意卫生,不要吃太凉的东西,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卫生。
经过夏季的消耗,人体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立秋后应逐渐调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量使用健脾胃的食物。同时,应遵循“少辛多酸”的饮食原则,以收敛肺气,养肝护肝为主。
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周文峰: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吃湿气重,热气大的食品,饮食还是以健脾除湿、养肺防燥为主。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尽量不要去吃油腻、辛辣这些燥热的东西。可以准备一些滋补、滋阴的汤,像雪梨百合汤、沙参脉冬汤都可以,这些都是滋阴的、养肺的食疗。立秋习俗我们客家人很喜欢吃糍粑,那么这个糍粑是糯米做的,比较甜,肠胃功能不好、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一点。还有糖尿病患者也要少吃。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我们应当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同时,天气逐渐凉爽,也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适度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 周文峰:应该早点睡、早点起。还要加强运动,因为秋季比较多流行病毒,主要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容易引发咳嗽、流感、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炎等,那么我们需要适当运动,像慢跑、散步、爬山都可以增强体质。(见习记者:李宗庭 摄像:丘运东 邓宇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