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不少患儿因发热、喉咙“长泡泡”等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就诊。该病多发于1~7岁的儿童,但中小学生,甚至成人也可能感染。医生提醒,日常要做好手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症状表现为咽痛、流涎、咽峡部有很多疱疹,因咽痛影响进食。情况严重的可能会高烧不退,并发肺炎等。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刘超森: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肠道,或者接触了病毒污染的物品、食物,间接传播。潜伏期是大约3到5天。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这个季节孩子们容易患上的传染病,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但出疹分布部位不同,要注意区分,对症进行护理。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刘超森: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它的疱疹出现在咽后壁、咽腭弓、扁桃体,它很少累积在口腔的前半部分。手足口病是侵犯口腔黏膜,包括了咽峡部、咽后壁、上颚、牙龈、嘴唇这些,外加于手、足还有臀周,有时甚至躯干部也会出现这种竖立状大小不等的皮疹和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以轻症为主,整个病程一般持续4-6天,严重一些的也可持续2周左右,只有极少数会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因此,孩子一旦中招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只需做好患儿的基本护理,视孩子状态及时就医。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刘超森:发烧看症状,如果低烧的话就可以物理降温,如果超过38度的话都是可以用布洛芬跟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处理。最主要的还是要及时就医,通过医生评估一下症状的轻跟重。
医生提醒大家,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该病传染性较强,日常做好手卫生和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处是预防的有效措施。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刘超森:小朋友一定要多洗手,家长要督促小朋友多洗手,减少病从口入。要尽量避免小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比较重要的就是要佩戴口罩。(记者:池涌波 摄像:郑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