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见高温、潮湿是这个节气的特点,那么我们在起居养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起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中医认为,在饮食养生方面的重点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

县中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饮食要做到荤素搭配,重点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可进食鸭肉、鲫鱼、瘦肉、薏苡仁(孕妇禁用)、银耳、蘑菇等。还可多食西瓜、丝瓜、冬瓜等解暑生津。生活中可以多用莲子、芡实、荷叶、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煲汤或煮粥,有化湿的功效。同时需要注意,天气炎热是肠胃病高发期,清暑热可选择偏寒凉的食材,尽量少吃冰镇食物。
虽然天气炎热,但适度的运动对于保持健康仍然很重要。医生建议,可以选择在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和放松心情。
县中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锻炼选择在气温相对不高的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强度应以微微汗出为度,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免耗气伤津。如要进行跑步、打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应控制时间,避免过长。游泳是最佳的运动项目之一。 大暑时高温酷热,易动肝火,这个时期关键要保持“心静”,谨防“情绪中暑”。
县中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大暑时节,由于高温酷热,容易出现心烦意乱、急躁焦虑、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情绪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者,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的问题。越是天气炎热越要使自己心旷神怡、心平气和。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高温酷热时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过度焦虑和烦躁。
医生建议,大暑节气睡眠要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相对地“晚睡早起”。
县中医院内科主治中医师 陈自强:建议晚上10点之后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遵循“子午觉”原则,午间小憩一会,对身体健康也格外重要。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见习记者:李宗庭 摄像:丘运东 实习:邓宇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