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7-07-31 00:00:00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7月29日在三圳镇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三圳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艳辉

 

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监督下,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核心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化产业改革,建设美丽乡村,依法开展村级换届选举,维护镇村治安稳定,推动各项社会事务不断向前发展。

 

过去一年工作总结

 

一、多举强化产业核心,创新升级发展模式

(一)强产业、塑品牌、增收益。整合推动规模化种植,先后建立紫玉淮山、袁隆平超级稻、太空子莲、巨峰葡萄、百香果、白鳗鱼等多个大型农业基地。大力推行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发动各村2659户农户参与,选取莲子基地为试点,治理农田、蔬菜面积达8687.8亩。引导莲子基地等企业建立品牌意识,酝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

(二)促进农旅互补融合发展。在九岭、芳心、招福、福北建成30余个小公园景点的基础上,我镇紧抓机遇谋发展,打造精品游线、“客家农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工程。通过建设咖啡屋、寿食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等,逐步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大力推行股份合作社模式。为进一步促进农村资源合理配置,我镇积极推行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成立九岭丰发等土地、劳务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均设置有章程、办公地点和管理人员;村民的土地、房屋、劳动力均计股入社、按股分红。现九岭、芳心等村已通过企农合作的方式,开展了荷花、葡萄种植等经营项目,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二、基建环境齐抓并进,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

(一)大力贯彻落实镇级“六个一”规划。严格按照县级部署,因地制宜开展以整体规划、强化基建、整合用地、建设人居、打造特色街区和促进便民利商为核心的“六个一”工程。规划实施了荷花基地“清风长廊”栈道、村村配套卫生站、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兰畲新区、一镇两街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镇村基建和设施水平。

(二)全方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禽畜污染整治和人畜分离。截至今已关闭整治猪舍56705.3平方米,涉及群众1713户,从源头上减少养殖污染。构建垃圾收治体系。各村建立保洁队伍,配置全套洁具和三轮车。向每户发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每日准点收运,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收取垃圾处理费用,2016年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率达96%。构建环保治理体系。系统处理农村污水,县级投入5.1亿元专项资金,镇级筹建污水处理厂,惠及周边群众1623人,村级普及生态浮床。开展中小河流治理,于九岭村建设七彩花堤项目,改善河道环境。于芳心村建立秸秆资源化利用站,降低秸秆焚烧率。

三、依法开展换届选举,村级权力平稳过渡

今年,我镇在上级正确领导下全面严格抓好换届选举工作。

(一)抓培训宣传。采取讲座、讨论、问题解答、发放资料等方式举办村级换届工作培训班。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挂横幅、贴标语和入户宣传等方法,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二)抓监督维稳。做好各参选主体的动员鼓励工作,签订《参加竞选承诺书》。大力强化监督,成立换届选举风气督查组,监督关键节点,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三)抓重点难点。针对重点村顺岭村和难点村河西村,制定专门的工作预案,组织全镇力量支援,镇综治联勤指挥中心全程进行监控。难点村河西村选举当日,组织15名摄像工作人员全程跟拍票箱,保障选举过程依法公平公正公开。

通过本次选举,共选出村支委成员27人,20人交叉任职;居支委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38人,党员30人,女性9人,交叉率74%,8个村实现一肩挑;居委会成员5人,交叉率100%,实现一肩挑。

四、有序推进社会事务,产业带动精准扶贫

(一)多举强化维稳能力。制定全镇应急工作总预案,囊括应急制度和文件32个,实现应急机制体系化。建立综治联勤指挥室。投入17万元构建平安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辖区内安装共60个监控设施。设置综治联勤指挥室,实行专员监控和24小时录像。推广综治E通信息收集系统。发放专用手机,要求挂片干部使用“综治E通”APP,及时录入各村的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等维稳信息,实现综治台账电子化。

(二)落实各项社会事务。提供好计生服务。全面开展开放二孩政策普及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直接入户宣传、下乡组协助等方式加强群众对开放二孩政策的了解。落实好老龄补贴发放等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村监委会有效发挥作用。

(三)扎实开展产业扶贫。于铁西引进建立烟叶种植基地,种植烟叶140多亩,建烤烟房5间;铁西、东岭均成立蜂业合作社,为贫困户购买蜂种、蜂箱,配套建设200平方米的蜂蜜加工厂,加盟“乐村淘”电商平台,发动党员带头养蜂致富。通过落实以上项目,铁西村、东岭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和5万元,贫困户每年可增收3-5千元。

 

下一年工作计划

 

 

一、制度改革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一)围绕供给增强农业实力。推动产业品牌化,打造“玖龄”莲子系列品牌,逐步引导葡萄、百香果、白鳗鱼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形成长寿食品体系,提升产品竞争力。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体系,规划建设农产品社会服务中心和加工厂,加快推动无花果、蓝莓、猕猴桃、淮山、莲子等产品的深加工基地建设,提高附加价值。强化渠道建设,依托本地特色品牌,构建品牌代理销售模式,进一步保障农产品销路。完善电商平台搭建,促进网店销售提质增量。

(二)农旅融合打造新型经济。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依托千亩荷花基地打造廉政文化大公园。将“客家农夫”农业公园打造为省级农业示范园,推进儿童乐园、跑马场、沙滩排球、婚纱摄影基地等项目建设。尽快推动特色民宿、咖啡屋等全面对外经营。将九岭村的蕉岭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改造为党史馆,弘扬党的光辉历史。打造蕉岭“客家红”文创中心和人才孵化中心,提升、保护本地传统手艺,打造客家非遗文化村。

(三)进一步巩固推广股份合作社模式。依托国家推行农村三权分置的大背景,推广股份合作社模式,塑造资源灵活配置、农民得利分红的良好局面。于招福村投入资金种植桃花,成立寨属农民股份合作社,全寨农民利用土地、房屋、资金入股,风险共担、组织共管、红利共享。引导合作社扩展服务业态,如酿制泉水娘酒、桃花酒、种植泉水蔬菜,经营民宿、小型农家乐等,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多种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二、组团构建与新村建设深度融合

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构建“一城两业三组团”新格局中“新铺三圳组团”的各项建设要求,统筹全镇产业资源,构建五大产业区域,落实六个一重要规划,建设美丽田园综合体。

(一)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区。通过现有的经营主体和生产基地开发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发展优稀水果、冬种油菜花等特色农业景观功能,形成交通串联、景点错落的三圳镇健康养生、休闲观光体验区。重点打造九岭村十里荷塘(廉政文化示范基地)、客家农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的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区。树立健康休闲旅游品牌,依托本地农家乐、时令作物销售、城市菜园,发展自行车游、一日游、民宿游等体验式农家游,形成集生产、消费、游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以精品农产品供应链为纽带的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以休闲体验、客乡文化、长寿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产业带。

(二)打造水果采摘体验区。以生态和健康为发展理念,凸显“回归田园、享乐采摘”特色,面向城乡家庭提供采摘体验服务,拉近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重点打造芳心村葡萄园、百香果园为引领的水果采摘体验区。建立典型,打造可复制的范本,同时通过酿造葡萄酒、制作百香果汁等加强农产品加工,进一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三)打造无公害富硒种植区。充分依托三圳镇长寿品牌,利用镇内空气、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有机、长寿农产品。重点创建高端化的蔬菜、淮山、稻米种植为主的有机富硒蔬菜种植园区。建设高标准的种植基地,通过采用优良新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建设一批获得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出一批高端化新产品,实现种植业的规模经济。

(四)打造健康水产养殖区。引进推广优质、特色水产品种,通过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布局,发展优势水产品养殖,推广生态、绿色水产品养殖技术,提升水产养殖的装备水平,重点打造福北村白鳗鱼养殖基地为引领的养殖加工区,打造生态、绿色、优质、健康等品牌形象,激发产业“亲水”、“游鱼”与田园观景驿站、文化长廊之间互促融合,形成客乡特色休闲渔业产业。

(五)打造山区片综合发展区。山区片在发展有机、长寿农产品上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且已有黑花生、红米、黑米等一批优质农产品享誉周边。利用现有的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烟叶种植生产,重点打造东、台、铁山区片种植烤烟、黑花生、红米、黑米,养蜂为主的综合发展区,恢复荒地的复耕,解决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户就近务工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通过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种植、管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环境整治与美化绿化大力推进

(一)制定整体规划,分村按点抓落实。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环境整治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沿河、主村道沿线、农业基地、圩镇市场、镇村交界处的综合整治。

(二)深入开展“三拆三建”。引导群众拆废、拆危、拆乱,建绿、建美、建新村,统一拆除废弃的烂房、危房、猪栏、残垣断壁、违章建筑物等,进一步整治乡村面貌。引导群众通过种树、种草、种花等见缝插绿的形式绿化民居和村庄。持续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汇集民智民力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小景点,提高镇村绿化率。

(三)治污净水齐发展。即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畜禽污染。健全垃圾收治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自查、交叉检查、督查、奖惩等措施。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系统处理农村污水,村级普及生态浮床,实行卫厕改造、雨污分流。全面完成镇村禽畜污染整治,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家禽圈养。

四、综治维稳与基层民生共同保障

(一)强化维稳治安能力。坚持创新发展,继续优化服务程序,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健全一办一中心、村级公共服务站运转机制及配套设施等建设,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突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真正实现为民、便民、利民。继续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完善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驻点直联工作制度,依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严抓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领域全覆盖和零容忍。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功能,维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维稳常态。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力物力投入,继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用水管护机制,保障群众生产用水。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道路硬底化工程,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建设。

(三)保障社会民生发展。保证低保、五保资金落实到位,严格公示、审核和核拨程序,确保不存在“空饷保”、“关系保”等现象。加强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完善村级卫生站和家庭医生体制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落实挂点干部入户对接,实施“一户一册”,认真研究讨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四个村到2017年底提前实现脱贫。在重点帮扶村东岭、铁西发展烤烟、养蜂、食用菌、蔬菜等产业扶贫项目,争取早日实现脱贫奔康致富。

五、队伍建设与组织建设齐抓共管

(一)抓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并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继续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强化镇村干部的教育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经验实践交流会,定时举行干部教育活动,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防止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的发生。

(二)抓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党委(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深化驻点联系工作,深化“两新组织”覆盖,按实际情况推进两新组织的党员发展和党支部组建工作,通过强化村党组织学习、党员管理、加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治等不断夯实党的基层基础。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为把我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文明富庶、宜居宜游”的美丽田园综合体而努力奋斗!

 

 

 

 

 

 

 

 

                                                         

大会秘书处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