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湿润高温的椎树林腐殖质层下,藏着蕉岭深处大山的秘密。每年只长两次,每次生长一个月,采摘更是短暂,仅在凌晨几个小时,价值堪比松茸,无法人工种植。它,就是鲜为人知的蕉岭红菇。
一场阵雨过后,阳光登场,照射在蕉岭森林深处的椎树堆上,散发出腐殖质特有的香气,这一切都提醒着郭文东,一年中最期待的美食就要登场了。
蕉岭,960平方公里的土地,八成被蓊郁的森林所覆盖,林海青翠欲滴,鸟儿啾啾作响,一呼一吸之间满满的负离子。这里不仅是世界长寿之乡,也孕育了鲜为人知的山间珍味。
凌晨两三点,石寨村背后的大山漆黑一片,仔细看,影影绰绰有微微闪烁的灯光,郭文东和村民们陆陆续续上山了,多则大半天,少则两三个小时,他们期待着视野中那一点红色出现。
红菇,登场了!这种红色的森林精灵,素有“菇中之王”之美称,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除食用外,也供药用,尤可防癌,其药用价值被《本草纲目》收录。
珍贵者,只因珍稀。这份来自深山野林的馈赠,只在端午节和中秋节前后成长,每次成长期不到一个月,采摘时间更是非常短暂,仅在夏秋凌晨的几个小时,成熟1—3天后就会自行腐烂,而且至今无法进行人工种植。
珍稀的红菇十分脆弱,体内的色素和营养物质容易释出,为了避免营养流失,洗的时候要小心谨慎,还得动作快,不能用力,更不能用浸泡的方式,溪边活水就是最好的选择。
上山采摘,下山洗晒,配着山间漫步的走地鸡,熬上一锅香气四溢的红菇鸡汤,是这个季节,蕉岭南磜镇村里各家各户劳作之后最熨帖的享受。
喝完鸡汤,走进附近的村落,推开百年围龙屋的大门,一盘一盘,晒在房顶上、柴垛上,一朵一朵,红艳艳地,映在老人和孩童笑着的脸上。
山养着人,人靠着山。红菇,掉落蕉岭大山的精灵,千百年来和客家山人互相滋养,流转着这独特的风味在人间。
植物档案
红菇,天然野生高等真菌,素有“中国纯天然高等野生山珍”之美称,常生长在特殊地方的原始硬木阔叶森林中,纯野生采集,产量极低,营养价值和食疗价值特别高。《本草纲目》记载“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