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新的一年,梅州蕉岭县广福镇的居民有了新的答案。
幸福是晚饭过后能和亲朋好友在乐干河两岸的休闲步道上散步。沿着步道向前走,一边欣赏着河两岸的风景,一边与身边的人倾诉,一天的疲惫在这一刻也会随之消散。
幸福是一年四季都能种出又黑又亮的木耳,卖出好价钱。一朵朵黑木耳茁壮生长,订购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村民们的钱包鼓了,生活富裕了,日子更甜了。
幸福是即使在村内,也有设备完善的文体广场。闲暇时间,村民们聚在篮球场,来一次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丰富了生活,也增进了感情。
……
工人将采摘好的黑木耳就地晾晒。(摄影:汪敬淼)
这一切,离不开广福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的努力。过去的一年,工作队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新年新气象,工作队也有了新行动。“接下来,我们将统筹镇的特点和村的资源,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优化人居环境,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工作队队长裴敬中表示。
强产业
做好黑木耳品牌大文章
上午9时,广福镇广育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传来忙碌的声音。
走进广福镇广育村黑木耳扶贫种植基地,一排排黑木耳整齐地排列在菌棒上,一朵朵木耳肥厚光亮,长势喜人。种植大户黄福城正不断点击手机,计算着当天的收获。“这是春节过后的第一茬黑木耳,长势可好了,15亩的地共收了约3000斤的黑木耳。”
黑木耳是广福镇的特色产品。近几年,广福镇在南方长寿生物科技公司的帮扶下,逐渐构建起集种植、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黑木耳产业链。
作为村子的种植大户,黄福城承包了百亩土地种植黑木耳,带领村民们一起发家致富。这样的个例在广福镇不胜枚举,背后反映的是广福镇良好的产业基础。
这样的乡村、乡镇,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成了工作队需要思考的首要事情。
“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产品和品牌知名度的比较。”裴敬中认为,应该努力帮助本地产品形成品牌,从而带动产品销量,以此带动种植规模的扩大,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所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和销售平台的链接。”裴敬中说。
找准关键,对症下药。据了解,为推动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工作队充分发挥组团单位在资金、人才、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优势,在产业发展、技术种植、消费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2年,广州生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生长地”)与蕉岭县广福镇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广福镇与大湾区农副产品产业之间的开放交流和互惠互通,借助广州生长地网络优势,连通大湾区大市场,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对接平台,加快推动广福镇农产品融湾。
“重新搭建销售平台的意义并不大,关键是如何链接好已有的成熟平台,形成自己的品牌。”裴敬中认为,重新搭建销售平台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不划算。“因此,我们只需要链接现有的销售渠道,然后专心于提升黑木耳的品质,这样才能让广福镇黑木耳的品牌响起来、亮起来。”除了生长地公司,工作队还引进了南方优品、碧乡等销售平台,协同促销黑木耳。
广福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田间查看黑木耳长势。(摄影:汪敬淼)
一手抓销售,一手抓品质提升。据裴敬中介绍,围绕广福镇黑木耳食用菌产业,广州市科技局等组团单位共推产业发展,2023年有一个100万元的科技帮扶合作项目落地广福,“这个科技项目由省农科院、梅州农林院以及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承接,聚焦食用菌低碳优质生产关键技术,助力扩产增效。我们也会持续借助各方面力量开展消费帮扶,解决产业销售问题。”
工作队的到来,不仅为广育村提供了黑木耳种植的新技术,更增加了黑木耳的销售渠道,黑木耳的销量有了增加,黄福城与村民们的钱包也鼓了起来。“有事找工作队,事事有回应,让我们的种植之路更顺利。”黄福城对工作队的工作赞不绝口。
优化环境
村子广场提供休闲好去处
走进广福镇叶田村杨屋新村,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美景图映入眼帘:一座座颇具客家建筑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条条村道宽阔平坦、干净整洁;一座设施完整的文体广场,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谁能想到,美丽的新村曾是一片闲置、破旧的祖屋。“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花了大力气搞新村建设,我们的村庄才能这么好,环境也提了一个档次。”谈起村里的景观升级改造工程,村民杨昌年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赞道,“看到家乡变得这么美,感觉像生活在画中,我迫不及待回到家乡开了个农家乐,每次听到游客夸奖我们村,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
在积极谋划产业发展的同时,工作队还继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2年以广州地铁集团为主出资,组团单位聚力在叶田村建设文体公园,总花费59万元。”裴敬中说。
村民理事会的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村子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好组织力量,并通过召开协商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汇聚各方力量优势,共同解决村庄各项事务。”叶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钦荣说,杨屋新村就是在村党总支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桥梁纽带作用,落实“一户一宅”制度,引导群众拆除危旧房屋、统一集中规划建设而成。“我们拆除了2900平方米的祖屋,并建设起新村,按需调配给各户村民。”
乡村的面貌越发繁荣,这让工作队干劲十足。裴敬中告诉笔者,今年正和镇里谋划,在镇上建设地标式或者镇标式建筑,围绕针对镇里的文化设施补齐短板,投入将比去年更大。“我们将谋划建设广福居民休闲公园改造、乐干河大坝段‘一河两岸’工程等,持续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此外,工作队表示,将加大帮扶力度,通过传承发展船灯舞、金狮锣鼓文化,完善城乡文化结对帮扶机制等,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在文化和人才振兴方面会继续帮扶,引进广州市科协的科技‘科普大篷车’和‘走出大山,筑梦工程’等科普项目;举办广州大学的人才振兴培训和名师大讲堂;对广福传统文化如船灯舞、金狮锣鼓等进行挖掘培训提升;举办由广州、梅州两地农业银行组织的乡村金融知识讲座等。”裴敬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