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长潭镇白马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坚持谋划为先、实干为要,围绕“产业兴”“经济强”“村庄美”做文章,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来到白马村的米香中心,记者看到,兼具传统客家建筑元素和现代气息的民宿展现在眼前,灰瓦白墙,院落式布局格外引人注目。该项目利用已闲置的白马小学空间进行生态化改建,打造成集蕉岭米香产业展示、客家山歌文化体验、研学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空间米香中心。 米香中心项目负责人 钱长根:米香中心是我们整个石窟河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先行示范点。目前一个就是研学基地,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里面配有一定的住宿跟餐饮功能,第三个就是我们会整合当地的水资源、稻米这些农产品进行包装升级销售。未来,我们会把我们的长寿文化,包括我们本地的这种特色的产品推送出去,引流珠三角的、周边的城市客源,增加我们整个蕉岭的旅游的人流量,拉动本地居民的经济。 在广东科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仓库内,工人们正在运输已经包装完成的大米,准备将产品发往全省各地经销商。该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从产前良种的供给到产中的技术服务,再到稻谷的回收、加工和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广东科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干松:2024年产值有1300万元左右,现在还在打包出货。附近两个村的地可能有六成左右都是我们承包的,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了很多大户、农户帮我们一起合作种植。像我们聘请附近的村民固定的有14个,农忙季节临时的有时候有四五十个人。现在米做了16年,我们下一步也想扩大规模,保证品质,拓展更大的市场。
村民 林李明:我在这边上班有五六年了,工资大概有6000块钱。这边产业也不错,我们就近可以照顾家庭、老人。在这边打工也挺好的。
近年来,该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推广优质稻、食用菌、甜玉米等现代农业发展,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白马学苑”产学研基地,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兴产业强经济的同时,白马村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全力推进危旧房屋清拆、外立面改造、垃圾清理等,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让乡村换颜。
村民 林春平:条条路我们都通了水泥路,铺上了柏油路,都十分好。每个角落都基本上见不到垃圾。 接下来,白马村将充分发挥省级“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担当,持续培育壮大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抓好乡村风貌管理,推动“颜值”“产值”双提升。 长潭镇白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林金华:我们接下来要加强发展产业,首先成立一个我们白马村合作社,准备利用合作社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还有一个规划就是想种植香草,大概就是一百亩。(记者:池涌波 摄像:郑志超 徐嘉妮(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