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给群众带来巨大疾病负担的心脑血管疾病单病种之一。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国家卫健委设置了全国高血压主题宣传日,要求各地各相关单位围绕主题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高血压病的预防控制要点吧,Let’s go!↓ 一 、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 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而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传统客家菜的做法更是喜盐重油。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用辣椒、醋等调料部分替代钠盐给食物提鲜。 低钠盐:含65-80%氯化钠,20-35%氯化钾(2020轻工行业标准QB/T 2019-2020),高钾血症患者是否适合食用低钠盐应咨询医生。 2. 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²,单位:kg/m²)控制在18.5-23.9之间,男性腰围控制在<90cm, 女性腰围< 80cm。 3. 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 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130/80mmHg, 要开始积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对于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应及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三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 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 所有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3.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四、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 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优先选用单片复方制剂。 2. 血压达标标准: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 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至140/90mmH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