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就业专题 > 人社要闻
夯实民生之本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时间:2024-12-20 10:12:05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从助力就业者找到理想岗位,到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护航;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无后顾之忧,到培育各类人才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人社工作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就业与梦想,守护着保障与安心,培育着人才与未来。

  人社工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人民幸福的“保障网”。常住人口仅有18万、偏居一隅的蕉岭深知这一点,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致力于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里,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创造高品质生活,交出更多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实事高分“答卷”。

  近年来,蕉岭人社部门着力打造品质、温暖、特色、幸福、法治五个人社服务金字品牌的思路举措,对标“把群众冷暖抓在手上、把群众利益扛在肩上、把群众感情放在心上”,聚焦人社领域服务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重点打造“温暖人社”服务共同体。

  通过深化服务作风、强化服务机制、优化服务流程,蕉岭人社部门实现行为规范“有尺度”、服务透明“有亮度”、业务经办“有速度”、便民为民“有温度”、惠民利民“有准度”,为蕉岭高质量打造“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典型县贡献人社担当。

  2023年,蕉岭人社部门取得“全国法治人社建设优秀单位”荣誉,2024年5月,蕉城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省人社厅、省总工会、省企联(企协)、省工商联通报表扬的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荣誉来自群众的肯定,而这背后,是蕉岭人社部门为群众做的扎实工作。

  公共服务“不打烊”。蕉岭人社部门通过塑造“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实现招聘服务“不掉线”,切实缓解企业用工难、劳动者求职难。截至10月底,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场次,服务有招聘需求的企业493家次,成功就业365人;通过扩准人社“政策组合拳”影响,综合运用“活动发放、屏幕播放、窗口摆放”和“互联网+新媒体+微信二维码”推送等方式深入宣传人社政策,做到惠企利民政策应晓尽晓、应享尽享;依托“三项工程”持续开展,通过基层联动、多方发动,主动全面排查、精准摸清企业发展及劳动者需求意愿,组织开展高质量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技能支撑。

  社保通办“一体化”。蕉岭人社部门积极推动社保网办业务与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等服务平台对接,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改进办事流程,提升社保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方便群众企业“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窗口办”。并不断创新社保政策宣传方式,拓宽社保政策宣传渠道,扎实推进社保参保扩面工作。并立足“窗口”到“村口”,深入实施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镇级均设置业务经办专窗,依托“粤智助”等自助平台,进一步将城乡居保办理服务延伸至镇村,17项城乡居保业务服务覆盖率达100%,将蕉城镇打造为平台示范点。

  维权保障“全流程”。蕉岭人社部门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进一步强化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健全多元处理机制。同时注重排查,把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关键点。

  扎实的工作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蕉岭的人社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较为突出的是人才引进就业的矛盾。蕉岭县经济总量不高,发展模式主要是以水泥生产为代表的资源型经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随着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推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日益凸显,传统产业失业与新型产业需求之间出现的供需矛盾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主要表现为企业对普工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对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但蕉岭常住劳动力技能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落差。

  加之蕉岭地理位置、环境配套、劳动报酬、劳动强度、发展机遇等多种因素叠加,部分企业岗位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职工流动性较大,以高校毕业生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意愿不高,企业人才引进难、人才留用难,人才招聘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

  其次,职业技能培训存在一定局限。一是平台基础薄弱。蕉岭县现仅有1家社会机构仅可提供家政类、电商类以及电工技能培训,可选择培训项目较少、层次较低,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技能评价的机构也仅有1家,且可评价项目也较少,与绿色建材、资源经济、大健康等根植性产业契合度不高。二是公众意愿不高。常住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通过提高技能谋求发展的认识不足,同时现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相较于老政策的申领条件门槛有所提高,年度申领次数有所减少,进一步降低市场化收费培训的接受度,社会公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

  蕉岭人社应该如何擦亮“温暖人社”民生服务金字招牌,为梅州“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发挥优势力量?

  聚力技能培训,推动优质师资下沉。围绕县“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产业发展所需,搜集技能人才需求清单,发挥县桂岭职业培训学校及县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等平台优势,联动优质师资力量,深化开展高质量“三项工程”、农村电商、农业种养等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镇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健全完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主动对接服务乡镇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宣传引导作用,推动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助力企业应对新发展要求做好人才储备。

  聚力就业创业,推动多元服务下沉。结合“人社局长千企行”“职业指导下基层”、线上现场招聘活动等,积极下沉对接乡镇企业提供服务指导,精准收集用工需求,强化人岗对接,多形式提供招聘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大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直达性,确保宣传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使政策优惠惠及更多的劳动者、培训机构及用人单位。

  聚力劳资和谐,推动争议调解下沉。进一步优化完善劳动争议三方联合调解机制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提升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劳动争议就近就地分类化解。强化日常执法和专项检查,为乡镇企业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服务,引导乡镇企业自觉守法用工。加快推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行实施人社部门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落实行政处罚法“轻微违法不处罚”和“首违不罚”规定,为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稳定预期和公平市场环境。

  聚力社保增效,推动生活保障下沉。进一步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精准聚焦城乡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推进居民参保缴费。扎实做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调整及过渡性养老金重核,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清退、申领等工作,全面推进困难群体城乡居保最低缴费标准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强化数智赋能推动社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加大软硬件保障力度,大力实施社保“镇村通”工程,推动低风险高频率社保业务进镇入村,切实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社保便民服务圈。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