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蕉岭县2023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该报告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县审计整改工作部署、措施和成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审计整改工作部署有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召开县委审计委员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会议,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研究调度;各镇各部门认真履行整改主体责任,紧盯关键环节,细化整改措施,加快问题整改;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推动源头治理;县审计局通过“全覆盖”跟踪督促、“挂销号”动态管理,按项逐条跟踪问效,持续抓好督促检查。
二、审计整改工作措施有力
(一)细化责任分工。县政府及时研究部署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印发了审计整改工作分工方案,将责任细化到具体部门,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要求。
(二)加强监督指导。县审计局认真履行跟踪检查与指导职责,严把整改质量,按“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分类实行销号管理,坚持分散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开展日常化监督指导和集中式跟踪检查,对重要审计整改事项,认真做好研究落实和督办跟踪,确保审计查出问题真改、严改、实改。2025年向5个单位发出审计整改督办函。
(三)强化整改监督合力。一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监督贯通,县委巡察办与县审计局增强“政治监督+经济监督”互动互促,发挥“1+1>2”的监督质效。二是加强与人大监督的贯通,通过县人大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有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三是加强与党政督查的贯通,推动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县政府对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纳入依法治县考核范围。
三、审计整改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6月底,《蕉岭县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22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12个,整改率为94.22%,比上年提高2.29%,其中立行立改类的200个问题已整改196个,分阶段整改类的16个问题已整改12个,持续整改类的9个问题已整改4个,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均制定了整改措施和计划;通过整改,上缴和追收各类财政资金862.13万元、已归还原渠道资金和挽回损失242.89万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2969.64万元、调账处理26,827.05万元、清理长期挂账资金376.87万元、其他方式落实整改金额1,752.21万元,促进项目建设13项,推动建章立制49项。
在财政管理方面,《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18个,已整改到位14个。重点整改部分预算项目执行率低、部分项目预算指标连续结转未执行、非税收入未及时上缴国库、部分专项债券资金用于支付以前年度项目等问题,有效推动县级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健全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规范专项债券的支出管理,保持财政平稳健康运行。
在部门预算执行管理方面,《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147个,已整改到位143个。重点整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统筹协调不到位,预算执行率低、资金管理不够规范、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等问题,有效推动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推动部门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在重点民生项目和专项资金方面,《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21个,已整改到位问题20个。重点整改应收未收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服务费、药品盘盈盘亏会计核算不规范、部分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名称与价格目录名称不一致、多收取医疗服务项目费用等问题,有效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收费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提升其运营管理的规范性、透明度和公信力,切实保障医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在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源方面,《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22个,已整改到位问题19个。重点整改部分大额度资金支出未经集体研究决策、部分重大经济事项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资产管理不规范、未支付各镇投资分红收益等问题,有效推动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切实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公共投资项目方面,《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17个,已整改到位问题16个。重点整改初步设计概算部分费用计价标准依据不准确、多付初步设计费、项目勘察和初步设计招标控制价不准确、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中工程预付款比例与招标文件内容不一致等问题,有效提升园区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招投标活动,促进政府投资提质增效,保障公共投资项目依法依规建设。
四、审计整改后续安排周密
县政府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已作出后续整改安排。一是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细化整改任务、路线图、时间表,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动整改落实;审计机关将持续加强业务指导和跟踪督促检查,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推动改彻底、改到位。二是进一步用好审计整改约谈制度等问责利器,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问责。三是进一步健全贯通机制,推动成果运用。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等沟通协调,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新一轮巡察关注内容、推动审计整改成果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内容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审计权威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