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专题专栏 > 同创文明城市 共建富美蕉岭
六旬老人团“倾情”奏响汉乐 “闹”中秋
传统节日•中秋
时间:2022-09-14 09:31:51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中秋,月圆人团圆。亲朋好友团聚一堂的时候,难免要找点乐子来闹一闹中秋。在蕉城镇有这么一群老人,年年中秋前都要在一起,用他们自己的独特方式来闹中秋,乐一乐。这是怎样的一个方式呢?一起去看看。

Still0912_00010.png

  在县汉乐协会活动室,一首古朴大方,典雅优美的《嫁好郎》汉乐会奏已经开始啦!记者看到,这里的汉乐表演者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他们玩起乐器来,水平可不一般!瞧瞧,这位老大爷面前放着一个大锣,身边两旁还摆放有四五种不同的乐器,演奏的时候,两手需要连续不断敲打面前的好几种乐器。老大爷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83岁了!

  黄伯:我打的是古装传统汉剧的乐器,凡是汉剧要演出,都要有这个板带头起音,指挥,指挥全场音乐,包括演出,节奏、演出步伐、唱腔等,全部都要配合这个节奏。

  黄伯告诉记者,他以前是在汉剧院当小生的,退休后加入了蕉岭县汉乐协会,由于自己所表演的乐器多且较为复杂,目前协会里只有他会演奏。

Still0912_00000.png

  黄伯:学这个,一般汉剧院就要四到五个人打,也因为他们学的背不熟词,所以就一个人包打。

  说着,他就给记者敲打了一段。板、鼓、锣的声音在黄伯连续的敲打下,串成了动听的音符。老人们告诉记者,一首好听的汉乐除了需要黄伯的“妙手连敲”外,也离不开扬琴、提胡、头弦等乐器的辅助,而这些乐器单独演奏也是别有韵味。

Still0912_00011.png

  有乐器演奏,不得唱上几嗓子过过瘾?现场,五位老人轮番给记者“秀”了一把歌喉,唱了《月色融融照小径》、《盘夫对唱》等汉剧选段。

  加入协会已有三四年时间的陈阿姨和郑阿姨告诉记者,唱汉剧不容易,需要技巧。

  陈丽梅:老人家本身有爱好,然后也有基础,我们就是从零开始学起的。唱这个汉剧也真的不好唱,唱汉剧要用子喉声。我们这种旦角就比较少,之后我就叫这位姐妹来。

  郑小萍:十分开心,快乐,老有所乐,大家都是退休了。这些老前辈又喜欢汉乐,就聚在一起,欢度时光。

Still0912_00003.png

  数十名老人凭着对汉乐、汉剧的热爱,相聚在一起组成了汉乐协会。协会的会长古标新就告诉记者,协会成立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从开始的几个人,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了有数十人,大伙每个星期固定三天会来协会演唱、排练汉乐、汉剧,逢年过节还会走出协会到各地去演奏,满足广大市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让更多人喜欢上汉乐、汉曲,爱上这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传统文化。

  县汉乐协会会长 古标新:大部分年龄一般是60岁以上到80岁左右。一开始才几个人,慢慢有爱好的就加入,协会越来越大。汉剧很深奥,我们也是通过省汉剧院给的资料,向他们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练习?一般都是。

  采访的最后,老人们说,要通过记者的镜头,集体用敲打弹唱来与观众朋友们闹一闹中秋。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以此方式庆中秋,也是一种耳福呀!(梅州台 蕉岭融媒体  首席记者: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