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我们客家地区,一直以来就有着吃粽子、插艾枝菖蒲、挂葛藤等传承千百年的习俗。
中国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此时,三伏天即将来临,天气闷热多雨、空气潮湿,各种细菌快速生长繁殖,抵抗力差的人容易生病。而聪明的客家人,就通过把中草药融进饮食当中,用于治病强身。传统的三角碱水粽就是用晒干的布惊枝叶烧灰泡成碱水,然后用碱水浸糯米包制成碱水粽,吃碱水粽有除肥腻、健胃润肺功效。
端午期间,客家人还会在自己门口插上艾枝菖蒲、挂上葛藤等,利用这些草药的挥发性芳香来抗御瘴毒,达到清新空气、驱毒保健的目的。客家人也会佩戴用药材制作的香囊,将苍术、藿香、肉桂等药材研细后用小布袋中扎紧,可佩戴在胸前或肚脐处。香囊不仅造型美观、气味芳香,还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此外,客家人常常会在端午前后制作一道客家名菜“酿苦瓜”,苦瓜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酿苦瓜虽然美味但性寒,本身脾胃虚寒、腹泻人群不宜多吃。(见习记者:林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