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卡拉比—丘理论发展四十年国际会议在梅州市蕉岭县举行,百余位国际一流数学家齐聚一堂,共话卡拉比—丘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研讨理论发展在新时代的研究进程。
大会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办,蕉岭县政府协办。国际数学大师、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数学中心主任丘成桐院士,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哈里·弗斯腾伯格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威尔弗雷德·施密德,清华大学数学中心副主任郑绍远,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爱德华·路易安嘎,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清华大学数学学位分委员会主任丘成栋,清华大学数学中心教授二木昭人、托马斯·法雷尔,中山大学副校长朱熹平,香港科技大学高研院院长戴自海等百余位国际一流数学家参加大会。市委书记陈敏,市长张爱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建,县领导陈伟明、刘彩波等参加大会相关活动。
1976年,年仅27岁的丘成桐证明了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因此获得了被称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成为获此荣誉的第一位华人。“卡拉比猜想”的证明,将几何学带入一个全新领域,更在物理学各方面大放异彩,成为现代物理学家解释宇宙本质弦理论的基石,成为数学与理论物理发展的潮流,至今方兴未艾。
大会举行蕉岭县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合作协议签约暨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揭牌仪式。根据协议,清华大学与蕉岭县将深化合作,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蕉岭县教育现代化水平。为鼓励蕉岭优秀学子,丘成桐在签约和揭牌仪式上宣布设立丘镇英奖学金、若琳奖学金,每年用以资助10名考入全国排名前20大学的蕉岭学子。
丘成桐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虽然举家旅居在外多年,内心却一直牵挂着家乡。他指出,一个地方要发展,教育是百年大计,作为“世界长寿乡”,蕉岭有着一片灵山秀水,非常适合学者潜下身心搞研究、心无旁骛做学问,发展教育大有可为。他希望能将清华大学每年举办的中学生数学夏令营培训基地设在蕉岭,汇聚最好的名师、最优秀的学生,办最好的教育,有效带动当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蕉岭、梅州乃至全省、全国的发展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数学、应用数学、物理等学科领域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陈敏在致辞中说,丘成桐先生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也是梅州的杰出乡贤,多年来关心桑梓、捐资助学,此次更是回到家乡举办盛会,借智借力建设家乡,其科学精神、大师风采是梅州人民的骄傲、家乡的荣光。他表示,当前梅州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环境先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客都•长寿梅州”城市范例,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我们要以丘成桐先生的崇高精神为激励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学习其攻坚、进取、奉献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不移走好梅州的绿色发展之路。希望院士、专家、学者们多为梅州发展出谋献策,帮助梅州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县委书记陈伟明在致辞中说,全球数学界的大师相聚在美丽的世界寿乡—梅州蕉岭,隆重举行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是全球数学界的盛事,更是蕉岭史无前例的盛事。他表示,蕉岭是世界长寿乡、“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具有崇文重教和耕读传家的深厚传统,是广东省首个山区教育强县,教育现代化先进县。通过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必将把蕉岭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必将加快蕉岭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发展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蕉岭高质量发展。
各项仪式结束后,丘成桐作了题为《几何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的公开报告。报告回顾了几何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几何对于物理科学的根本推动作用,以及几何在现代工程、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整场报告深入浅出,涉及领域广泛,令在场听众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