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镇村动态
互助基金撬动助农贷款
时间:2019-12-24 15:00:14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12月初,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村民黄信付,从中国农业银行蕉岭县支行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助农贷款,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40天后,我那两亩地可收获3000斤干木耳,产值约6万元。”望着连片的黑木耳种植地,黄信付憧憬着丰收时的情形,笑得很灿烂。

黄信付能轻松拿到助农贷款“大展手脚”,得益于广育村的资金要素改革有了新突破。该村首创成立了村级互助基金,并通过互助基金与金融机构合作撬动更多助农资金,破解了当地黑木耳种植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种植户逐步闯出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有增信机制

贷款轻松拿

广育村党支部书记黄忠铎告诉记者,为解决村民发展产业资金紧缺的难题,村里尝试设立村级互助基金,主要是想通过这笔基金与金融机构合作,撬动更多资金,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今年初,该村成立了全市首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通过农村全要素改革,探索了“五社联动”发展模式,成立土地、劳务、资金等合作社,重点解决当地发展中遇到的人、财、地问题,激活村产业潜能。“人、地都不成问题,就差资金了。”黄忠铎说,设立村级互助基金后,该村通过村民自筹、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三部分来解决资金问题。

“基金遵循社员自办、民主管理、政府引导、社员受益、风险可控的原则。”广福镇人大主席、广育村挂点领导黄锦坤说,互助基金以自愿入社为原则,300户家庭,每户筹集2000元;蕉岭县财政一次性支持20万元;新乡贤等热心人士捐赠不低于20万元,共筹集了103万元。其中设置了100万元不动本基金,用于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和村民在农行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总额度为300万元。100万元不动本基金的利息,一部分归村集体,一部分返还给资金互助社社员。这样,通过政府搭台、银行助力方式,建立起“风险补偿基金+金融+广育村资金互助社”的村集体增信机制,村民便能轻松拿贷款了。

农行蕉岭支行行长吴国兴告诉记者,多年来,该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积极创新产品支持乡村振兴,近期顺利争取到上级行政策倾斜,因地制宜为广育村村民定制了一款助农贷款产品。这款产品利率优惠,借贷便利,能够随借随还,仅12月上旬就发放了4笔,接下来还会结合农户资金需求持续发放。

山西大学社会哲学与城乡发展研究院王晓宾博士一直在跟踪研究广育村的改革模式。深入了解广育村资金要素改革有新突破后,他说,广育村通过探索组建村级资金合作社,盘活各种惠农资金,建立健全资金引入机制,充分发挥了融资引导作用,撬动了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领域,有效破解了乡村发展的资金难题,这种模式值得总结推广。

小小黑木耳

开拓致富路

冬日的暖阳照在广育村的田地里,一排排菌包镶嵌在平坦肥沃的土地上,菌包里逐渐长出了黑色的木耳嫩芽,数名种植户在田间劳作,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发展黑木耳产业是广育村破解产业短板的主抓手。该村成立了黑木耳产业合作社,并以此为纽带链接企业和农户,发展黑木耳种植加工。企业则通过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购买菌包、技术指导、保价收购干湿产品的服务。

黄信付去年也种植了黑木耳,因保价收购收益尚可观,今年,他通过合作社的担保,向农行蕉岭支行申请了助农贷款,扩大了种植规模。“从申请到放贷不到1个月,目前已用了两笔共9.6万元的贷款,种植了2亩多的黑木耳,黑木耳目前长势良好。”黄信付高兴地说,多亏了这笔贷款,他才能放手干。

“农村发展产业,事在人为。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黄忠铎说,该村村民黄永华夫妇种植了5亩黑木耳,把每天的人工、资金、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记录在一本本子里,打算以后拿给其他有种植意愿的群众学习。目前,该村已有10名党员种植了黑木耳共30亩,除带动本村村民种植外,还辐射周边村8户群众和兴宁的种植户加入。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35.2万元,人均收入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