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慎防“毒蘑菇”!
时间:2022-02-14 09:14:49 来源:本网 浏览次数:-
字号:

  雨季悄然而至,野生蘑菇进入了生长旺盛期,也是误食中毒的易发季节。近日,就有长潭镇的村民反映在田地里突然冒出来不少的野生蘑菇。为杜绝食用野生蘑菇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县食安办组织长潭镇、县疾控中心、县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的专家和食品科普宣传志愿者,联合省市场监管局驻长潭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科普宣传活动。

图片

  记者跟随科普宣传工作组一行来到长潭镇白马村现场查看野生蘑菇生长的田地。经专家辨别,田间地头冒出的野生蘑菇为稻草腐熟后生长的蘑菇,不可食用。随后,工作组成员们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向村民、食品经营户普及野生毒蘑菇的知识,告知误摘、误食毒蘑菇的危害性等,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图片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徐京:提醒大家,对于这些野生蘑菇,我们不要采摘、不要食用。也要防止家里的小孩到田地里误摘误食毒蘑菇,家长要多注意,要看好小朋友。

  县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一些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用传统的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难以辨别复杂多样的野生蘑菇,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徐京:近期雨水比较多,野生蘑菇生长比较旺盛,田地里的野生蘑菇有毒无毒,我们靠肉眼和传统经验是没办法科学分辨的,这些菌类要经过专门的机构检测,才能分辨成它们的毒性。

图片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毒性非常强,常规烹调方式不能破坏其有毒成份。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误食毒蘑菇后要及时就医,如果引起脏器中毒损伤的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徐京:野生蘑菇种类繁多,食用毒蘑菇容易引起胃肠炎、神经精神症状、肝肾损害、溶血等。一旦误食了野生毒蘑菇,一定要及时就医。

图片

  在广东地区,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其中白毒伞又是毒性最强的。

  县疾控中心专家呼吁大家:

  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做到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购买。不要在路边摊贩购买野生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那么误食毒蘑菇后该怎么办呢?

  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要警惕中毒“假愈期”。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首席记者:于涛  记者:刘雅君  摄像:丘颂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