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蕉岭 > 旅游蕉岭 > 民俗节庆
蕉岭客家婚姻习俗
时间:2021-12-21 09:10:4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客家人多从中原迁徙而来,在婚姻问题上保留了较多的封建社会承传下来的习俗。古时婚俗+分繁琐,据周国朝《礼仪·士婚礼》记载有六礼:—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币”、五曰“请期”、六曰“迎亲”。这种婚俗延续下来,形成一种重男轻女的陋俗。

   在我们客家地区,由于过去环境艰苦,经济落后,在婚姻问题上有较多封建社会承传下来的陋俗。一般婚姻分为童养媳、父母包办、大行大嫁。所谓“童养媳”,多在幼时男家抱养一女子,长大后由父母作主,到除夕之夜进行夫妻对拜,关在同一房间便成为夫妻,谓之圆房。“大行大嫁”者多是门当户对的有钱人家,先定亲后择日行婚嫁之礼。有钱有势的富豪之家有一夫多妻、三妻四妾。婚姻礼仪,大致有如下几种:

   纳采合婚  男女双方长大后,男方由亲戚朋友介绍或托媒说合,经父母同意,媒人(或说合者)向女家提亲,并取女方生辰庚帖(出生年月日时辰)送给男方,男方将双方生辰请星家查八字、占卜,推算双方生肖合不合,合则可成婚,男方收下庚帖,不合则将庚帖退回女家。—个好的媒人,把女人介绍给男人,女方的优点,男方的长处,媒人都要讲得一清二楚,不能只为了一份媒人礼金,把男女两人胡乱撮合,硬拉到一起。

   相亲开聘  经纳采合婚相宜,男方备礼通知女家作为定亲,有的称聘礼为“酒水”,聘金多少由男方确定,一般尾数要有两个“9”,即取婚姻长久,偕百年好合之意。

   纳聘定亲  定婚之后,男方需下大帖,择良辰吉日将聘金和礼物亲送女家,称为“六礼三帖”,女方要亲自到男家查看男方的村庄环境及男方的住房家境情况,俗称“踏家”或“查人家”。女方满意即回敬男方红包或信物等,表示双方愿意不再反悔。此时男女双方各自将预先包好的糖果、红枣等果品分送各自亲友。

   出嫁送嫁 双方婚期已定,男方择定迎娶日期,用大红帖写明起程、到家下轿时辰。女方还要由至素的弟弟或侄子坐轿送嫁。女方出嫁前要请有身份的长辈或富贵人家描眉、梳妆打扮。出嫁当天早晨要与家人、同寅姐妹及亲朋好友,再择八位挚友为伴娘,共进早餐,吃姐妹饭,然后新娘按时辰上轿,伴娘相随。

   迎娶完婚  迎娶有严格的程序。按双方择定吉日良辰进行。迎娶前一天,男女双方均要沐浴更衣敬祖。男方在迎娶前一天请来八音吹鼓手吹奏“开栅”、贴喜联。新郎沐浴更衣,穿上新婚礼服,头戴金叶礼帽,身穿新婚礼服,肩披喜红,由族公或有身份的长者带领吹鼓手和青年等簇拥到本姓祖堂“请祖”,带回到举行婚礼的正厅安放。第二天,男方按吉日良辰正式迎娶。这时男家早把三顶花轿备好,(即媒人轿、送嫁轿和新娘大花轿)由亲友盛装在女家等候,迎娶时辰一到,新娘拜别父母上轿,伴娘及同寅姐妹八人(有的十六人)伴轿而行。一般“大行大嫁”的迎亲队伍十分讲究,至少有二三十人,迎亲队伍擎着宫灯、吉彩、麒麟、凤凰,寓意龙凤呈样,吉祥如意;还要有锣鼓八音,“扛郑”抬着猪羊雄鸡酒肉三牲供品,大小“箩隔”三副,盛嫁妆物品、糖果、食品。大花轿(新娘轿)、中轿共两项,一项由送嫁的内弟或内侄乘坐, 一顶由媒人乘坐。拖青(一男人拉着柄上配有红布的杉树枝,有的用茶树枝)的随着扛抬嫁妆的同行。嫁妆包括洞房内床、橱、柜(大柜、小柜各一个),椅凳各四张,四季衣服、红绸被帐等。送嫁队伍浩洁荡荡鱼贯而行。新娘花轿到男家门口时,先要由新郎向“送嫁轿”的妻弟先行迎接礼,再由新郎携一男孩到新娘轿前拜轿门,新娘则由“好命婆”用红绸布牵出轿门。新娘向迎亲的男女青年、小孩群众散发喜糖。此时鼓乐高奏、鞭炮齐鸣。新郎新娘双双到祖堂前先拜天地,再拜祖公,后拜高堂(即父母)及伯叔长辈,然后夫妻互拜,礼成送新娘入洞房。男方中午盛宴请亲朋;新郎新娘共饮“合卺酒”,夫妻交杯换盏、互道吉语。午宴结束后行“食新娘茶”礼,即新娘由新郎陪伴向家族中长辈亲属朋友依次敬茶,被敬茶者要行“赏面”礼,即受茶后,向新娘赠送红包或金银首饰之礼物,以示祝贺、欢悦、吉祥如意。

   洞房花烛  娶新娘当晚要闹洞房。这时亲朋戚友,左邻右舍,男女老少看新娘,食喜糖、闹洞房。由“好命婆”送两只鸡蛋给新娘新郎吃,“好命婆”说吉利话:“鸡卵团团圆,生子中状元”,然后夫妻同时吃完。接着闹洞房开始,有的伴娘陪新娘唱歌,大家逗新郎、新娘直至深夜,始尽欢而散,夫妻同卺共枕到天明。

   三朝转门 婚后第一天,新娘要早起拜高堂,向父母高堂问候敬茶,三天内不下厨房。婚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娘家向岳父母拜会,俗称三朝转门。

   回娘探亲  新婚夫妇于第二年(一般为初二、四、六任择一天)回娘拜望岳父母及尊长。回娘家是为了取得岳父母的好印象,必须准备好尊敬长辈的礼品。有钱人家夫妇坐轿在先。到了娘家,有闹“新郎公(即女婿)”的习俗,热闹一番。一般吃过午饭当日回家。

   新中国成立后,客家青年男女由于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下,婚姻认识和形式有了很大改观,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枷锁,普遍提倡新事新办。简单的仪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新式婚礼 有的仪式简单,迎亲时只用一担“箩隔”几个伴娘送嫁,用几部单车载嫁妆:有的请部小汽车贴上喜字迎新娘。有的村委会喊立“新婚理事会”,专门为人主办新婚礼仪。男女双方经亲友介绍,经过两地的鸿雁传书,然后经双方家长同意,议定婚礼日期,届时步行或由单车载新娘和嫁妆过门,举行一个茶话会。婚礼简单,由主持人、证婚人讲话,新娘新郎介绍恋爰经过,吃喜糖、嬉戏、跳舞取乐。会后即成婚。

   集体婚礼  一般机关、单位、团体、工厂,由单位或由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多在国家节日如“五一”、“五四”、“七一”、“国庆”、“元旦”、“春节”,组织几对、十几对举办集体婚礼。婚礼简朴隆重,主持人、证婚人讲话后,即举行文艺表演。

   旅行结婚  随着青年时尚新潮,沐浴着改革开放新风,结婚登记后双方往城市或名城胜地,或在省城、外地亲友之地游览,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潇洒走一回。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