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蕉岭 > 蕉岭名人
汤锡林
时间:2016-10-13 10:30: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汤锡林先生祖籍蕉岭县高思镇,1926年出生于印尼。他9岁回乡念书,1948年复出印尼帮助父母经营生意,后从事经营房地产业,成为侨居国信誉卓著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为印尼的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汤锡林热心桑梓建设,本着“报效祖国,为善光荣,乐善好施”的人生信条,先后为蕉岭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蕉岭侨兴中学、镇平中学、林业生态基金、市华侨博物馆等家乡文化、教育、卫生、福利等事业捐款3000多万元。1992年,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他为恢复中印邦交(关系正常化)做了先导工作。他于1999年在新加坡去世。

1 淘金岁月

汤锡林先生是蕉岭县高思镇人。父亲汤泰志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殷实巨贾。汤锡林出生在雅加达,父亲治家甚严,教子有方。他父亲因商务经验,特别是在海外谋生的艰辛让他认定,要让孩子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要让孩子扎稳自己民族的根基。于是,9岁的锡林离开了雅加达的豪宅,回到老家蕉岭高思镇上学。锡林自幼聪敏好学,喜读诗书,长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勤劳开拓,勇敢进取的优良传统美德在锡林的心灵中生根。他在家乡完成了高中学业。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汤锡林准备继续深造的时候,印尼的商务将他召回父亲身边。繁忙的工作锻炼了他的经营本领,更激发他素有的创业豪情。父亲见他血气方刚,有胆有识,精明能干,便决意由他自闯世界,让他自己去领略创业的艰难。

初涉商海,锡林甚为生活的激流所震动,但他为人笃诚的本性却从不动摇。他从打工开始,不知哪来的犟脾气,就是不拿父亲的资助,只是,父亲业绩中的汗水映照着他成功的方向。

“这期间,我潜心学习商行取胜的妙诀,也学着掌握体察事物的要领。”锡林先生侃侃道来:“我品尝了寄人篱下的辛苦,换得了一点自己创业的本钱。”

不久,他在夫人黄良娣的协助下,做起了小本生意,开始苦心经营。回忆当年的奋斗,锡林先生为自己得益于中华文化而自豪:我喜读“三国”,常以“三国”的典故以谋事;爱读兵书,用孙子兵法的谋略以成事。也许是在千岛之国的印尼看惯了风浪,性情豁达、广交朋友的锡林先生对商海中的暗礁漩涡轻描淡写。他认为,诚实、善于审时度势,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还特别强调:“起早摸黑,不怕疲劳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要记住,万恶懒为首。”

上世纪70年代,世界的工业浪潮波及东南亚,印尼的民族工业和旅游业开始了新的发展势头。锡林先生敏锐地看到地产潜力,几经琢磨,便决定放下已颇具规模的精细化工商行,准备拓展物业:“我可真是有点舍不得那得心应手的行当。不过,‘以奇用兵’,当然要冒点风险。”

打仗总得先练兵,锡林先生在椰城南区新布禄开始了25公顷的地产开发,规模不算大,但这是雅加达的第一次地产开发行动。这时,他虽说是豪气不减,但已是一步一个脚印,进退有方了。

在新布禄的辛苦换来了成功,这第一次的地产开发让锡林先生尝到了甜头,同时引来一批后继的“拓荒者”。一时间,“房地产有赚头”成了热门话题。就在这时,他却放弃了在市区开发的种种优势,来到椰城北郊顺德。机遇,总是在有准备的人手中。

当时的顺德,是一片鲜为人知的荒芜地带,但他断定,这是未来的新城。紧接着,他用巨资买下这整块土地的规划、经营权。协议同时指定,在这425公顷土地的开发项目中,他必须按时无偿移交学校、医院、文化中心、体育馆、教堂、邮电大楼、消防中心、商贸市场、花园住宅区等市政建设。作为雅加达第一家地产企业,确实有号召力等方面的便利,汤锡林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哲学。他向企业员工提出,企业的宗旨是:产品质量好,信用形象好,服务态度好。他对待员工遵守公私分明,绝对公平的原则,鼓励部属提出意见,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珍惜时间,积极进取,不断将企业推向发展新阶段。在完成了当地土著的拆迁安置工作后,一批批各领风骚的楼宇在这里拔地而起,一个个建筑群在锡林先生的手中批出。伴随着建造——售出——建造的上升循环中,他的事业如日东升,而后起之秀亦不乏其人。终于,一场激烈的楼宇销售竞争在椰城开始了,成败全在此一举。他想起三国里诸葛亮智激孙权“欲取故予”的谋略,斗奇争胜是可取的,便灵活运用到商场中。他处变不惊,不为所困,一面安排人员深入到社会各阶层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制订出豪华、中等、一般份额为1∶3∶6的楼宇规划决策,确定以新颖独特的设计和价格低廉的手段,以优质、优惠吸引买主,一时购买者众。这时,他又制造出“供不应求”的市场假象,不急于将楼宇一下子售出,欲擒故纵,特意让职员领客户去看房子,将一定数量的完工楼层打上“已出售”的标志,完全符合越是供不应求,人们越是急于得到它的心态,让客户打消观望的念头。

2、海外扬名

几年间,“攻城略地”有了结果。他经营的荒岭滩涂成了一座集商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引人注目的新城,为印尼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一举成为知名的地产实业家,荣任雅加达商会副理事长,在东南亚的名声四扬。

1996年2月,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方议会会长等主持召开的印华两大族群欢度开斋节与春节恳亲会上,锡林先生代表与会的华裔族群致词,他的讲话,道出了广大侨民的心声,受到在场军政首长频频赞许和欢迎。这是两国复交后,印华两大族群友谊和团结的首次盛会。

磨难的果实是甘甜的。由于他的职业道德和在印尼原住民与华人中享有的崇高威望,锡林先生铺出了一条灿烂的成功之路。他不单在印尼,在泰国、新加坡等地均拥有实力雄厚的企业。他还经常赴东南亚、欧美等地出席国际性会议,以协调集团商务或地区文化等事务。他那开拓创业的气魄,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广大华裔所效仿,也受到印尼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推崇。汤锡林的名字,载入了《印尼名人辞典》。

锡林先生有了名更重信用,他常说:在商言商,我使用谋略经商是在遵守人们公认的社会行为准则,采取公平竞争的原则,不能采取阴谋诡计。他语重心长地说,在商场中运用谋略击败对手,谋略越高明越好,这就是理直气壮地去赚钱,光明正大地缴税,做守法商人,而那些搞权钱交易、走私漏税、假冒伪劣、非法牟取暴利,搞阴谋诡计的勾当是万万使不得的,这无异饮鸩止渴,是会溃了千里之堤的,这种事,我是一件也不干的。就这样,锡林先生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充分利用人生短暂的时间,不断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击。

3 情系桑梓

开发卫星城成功以后,锡林先生的地产业务走上了一条规模化的道路。谈起拓展意向,他说,公司继续在雅加达东区和郊区单加拉安排地产规划。事业,正在稳步发展。然而,成功的喜悦却使他泛起更浓的乡思;成败不惑的时候,他是想多看看不能忘怀的山水,想担水浇出更青翠的绿树。

1982年,锡林先生回到了阔别数十年的故乡蕉岭。眼见故乡很穷,当年他自己就读的高思学校破烂不堪,有些孩子没钱上学,老师收入又低,他不禁流下热泪。“教育是强国之本”。他深情地说:“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科学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国家希望之所在。”回想自己的成长,世界经济发展中科技力量的竞争,他深有感触:家乡这样的状况怎能适应科技新时代!他带头捐巨资并动员海外侨胞捐款为侨兴中学兴建“侨建楼”,后又独资以其祖父母的名字捐建“悦春图书馆”,给高思学校新建“锡林教学大楼”,以其夫人之名建侨兴中学“黄良娣教学大楼”,以其母之名建镇平中学“鸿满科学大楼”,为福建省长汀县捐建益隆小学,为梅县南口中学捐建教学楼。为使老师、学生认真教与学,先后为侨兴中学、高思学校捐赠奖教奖学金和电脑等教学仪器,还为蕉岭县“教育基金百万行”捐款。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锡林先生捐巨资给蕉岭县文化馆、山歌剧团、艺术团购置设备、音响乐器,帮助蕉岭县文化局建立民俗文化馆,捐建高思戏院等10多个文化艺术项目。他还热心捐助梅州市华侨博物馆、福建省长汀县博物馆等多个项目。为了帮助农村致富,他积极响应中央文化扶贫委员会提出的“万村书库——文化扶贫”的新举措,送书进村。与郭兆明博士率先捐资人民币100万元,在当时的梅州市七县一区举办“千村书库”工程,为一千个农村建立图书室,每室配备一百册图书,受到山区农民的欢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汤锡林先生斥资人民币1000多万元,建起了中国首座“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颂愿家乡的安定繁荣。

为了帮助家乡发展经济,他资助修筑公路,首先斥资100多万元兴建从蕉岭高思至梅县嵩山连接梅松国道的高(思)嵩(山)公路和高思至隆文的公路,年年奖励高思公路道班的职工;捐资100多万元铺设高思镇内的高思至载楼至大光、高思至高峰、至高南、高思至侨兴中学的13条共19.1公里的乡村水泥乡道;为兴福浒竹村、平远县仁居镇麻楼山村捐款筑路,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又为高南、高峰捐款铺设自来水管道,使高思镇达到吃用自来水,绿化美化村庄,改变村容村貌,并捐资建设无害化厕所……

“功德不漏其小”,这是锡林先生的一大特点。随着在家乡一笔一笔捐赠项目的日益增多,汤锡林返乡的次数也在日见增多。一回回踏上祖国的热土,一次次会见亲人。无私的奉献,是不会被人们忘记的。1999年3月,汤锡林先生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医治无效,在新加坡与世长辞。锡林先生虽走了,但纯朴的乡亲们至今仍传颂着对他的礼赞:“……汤公锡林,世居南洋,赤子心怀,眷恋梓桑。……功为杏坛,士林赞赏,勒碑永志,山高水长。”(文章来源:《梅州日报》2007年8月1日“知名客商”栏目)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