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蕉岭 > 非遗遗产
蕉岭竹编技艺
时间:2022-01-04 15:39: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字号:

  蕉岭县地处山区,盛产毛竹(苗竹)等竹类,竹类品种多,产量大,竹编工艺发达,竹编工艺的制作和生产是客家独有的一门手工技艺。据考证蕉岭县竹编工艺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尤其是清初以来,竹编工艺迅猛发展,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生产生活用品向高档工艺品发展的蜕变之路。历史上竹编艺人层出不穷,且竹编工艺广为普及,直到现在,仍然可以在乡间看到竹编艺人在树阴和屋檐下编织竹器竹具的情景。

  蕉岭竹编的主要产品有竹篼、竹篮、竹盘、竹扫、竹筛、竹盆、竹椅、竹插、竹笼、竹筐、竹箩等近15个大类、100多个花色品种。艺术竹编有壁挂、花插、笔筒、竹席、竹包、碳包、竹枕、仿古家具、竹丝彩绘等。竹编器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产生活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艺术灵光。因此,蕉岭县有“竹编之县”的美誉。

  蕉岭竹编所用原料,一般是生长3年左右的毛竹。这一时期的毛竹生长成熟,具有坚韧柔软的特点,经过去掉竹的头尾,精心挑选中间一段的颜色一致而又无斑点、节长质细的部分储备起来,以备产生所需。在竹编过程中,主要采用经纬编织法,首先储备的材料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定型等多项工序后,再经过编、绞、琐、插、穿、扣等工艺技法,编织出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竹具器具,这些编织竹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竹具器具有结实耐用、环保使用方便的特点,至今仍然受到一些人的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塑料制品、金属日用品的大量涌现,占领了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市场。竹编技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但在市场上销路不佳,更是由于其制作工艺繁琐耗时,利润低薄,竹器编织师傅纷纷转行,靠其他手艺谋生。这一传统的技术,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竹编艺人年龄已高,有的已逝世,如今,大批农村青壮年人告别山城,外出经贸、打工,分散各地,使致竹编技艺青黄不接,传承出现断层。如不加大抢救、保护和传承力度,竹编技艺将濒临“自然消亡”的危险。

  目前,我县已把“蕉岭竹编技艺”列入重点非遗保护项目,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协调组织开展“蕉岭竹编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今年开始,我县专门拨出经费,非遗保护中心组织走访各镇竹编技艺老艺人,认真详细记录竹编技艺流程特点,关心老艺人生活现状,同时鼓励年轻一辈现场学习蕉岭竹编技艺,举办多种形式的竹编技艺训班等,致力于竹编技艺的全面普及和发展。2020年建设了“蕉岭竹编技艺传习所”,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逐渐让“竹编技艺”成为人民群众家喻户晓的传统手艺。只要我们能秉承“继承、发扬、传播客家传统技艺”的宗旨,“蕉岭竹编技艺”必将世代相传。

  2012年,被列入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